【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2015-08-14 231
有人说,来西藏三天可以写一本书,来西藏一年可以写一篇文章,来西藏十年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因为西藏的博大只有无畏的无知者才敢用自己的只言片语去解读,对她了解越多自然是越敬畏,越不敢落笔。在西藏军营中摸爬滚打了二十年的张震对这片土地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一名军旅记者,他的镜头记录下了众多西藏部队官兵的身影,他的笔端也勾描了不少感人肺腑的事迹。军旅生涯为他的西藏情结剥去了一些小浪漫,却又增添了不少大情怀。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文/史卫静 图/张震
人物亮相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张震, 云南江川人。在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努力坚持深入基层、服务官兵,用手中的笔头和镜头宣扬部队全面建设成就和广大官兵良好精神风貌。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报刊发新闻作品3000余篇(幅)。其作品《李素芝:巡诊路上的“门巴将军”》,在2012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摄影大赛中荣获金奖。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各级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被解放军画报社、战旗报社评为“优秀特约记者”,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
军旅生涯,从边防哨所开始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现为西藏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干事的张震,1995年从军校毕业来到西藏,当时他被分配到某边防团乃堆拉哨所担任排长。那身绿军装始终伴随着他的军旅生涯,也是他在西藏的日子里最坚定的信仰。
张震到现在都还记得,每年3月份是乃拉堆哨所的雷电集中期,正在炒菜的战士常常突然感到手短了一截似的,等他们回过神才知道,锅铲已被雷电击飞。恶劣的环境也逼得战士们想出绝招应对,“我们那时候出门要‘一看闪电二听雷声’,抓住两个滚地雷之间的间隙快速进出,出个门都跟冲锋一样。”
此外,在每年的10月前后,他们都要步行七八公里下山,把大米、冻肉等主副食品和又长又重的木材人背肩扛上来,赶在大雪封山前冬囤过冬物资。张震在哨所过的第一个春节令他终生难忘。由于房间狭小,他们只能把桌子搬到冰天雪地的室外吃年饭。桌上的菜可不像家里的年夜饭那样丰盛,只有猪肉罐头、土豆、莲花白,菜刚上桌时还热气腾腾,没过几分钟就变冰凉了,可官兵们依然兴高采烈地不停加热后再吃,战友们的革命乐观精神深深感染了张震。年后,排里还剩两只猪脚冻在冰雪堆里,有的战士建议尽快把它吃掉,然而,一个名叫吴仕祥的战士却跟他说:“排长,新兵很快就上山来了,再等一等他们吧!”就这么一句朴实的话,让张震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战友情。
这么多年来,也正是这份战友情让张震对这身绿军装越发难以割舍。和他一起在军校的同学,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在报社当编辑,有的在总部工作,他却一直没有挪窝。面对有人劝其转业改行的善意,他总是甘愿做别人眼中执迷不悟的傻瓜。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自费买相机搞新闻,踏上摄影路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从1998年起,张震开始真正从事军事新闻报道工作,把展示基层官兵精神风貌和部队建设成就当作己任。10多年的时间里,张震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在藏北草原,那曲军分区官兵年年坚持种树,但永久性冻土导致他们的辛勤劳动几乎化为乌有,最后终于存活一棵,他们就用棉被、玻璃房将它包起来,精心培育,虽然只有一抹绿色,但温暖了高原官兵的心;就在这“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的地方,还有官兵们的另一个“精神图腾”——坚守生命禁区13年的军分区唯一女军人彭燕,激励着大家长期建藏、以边疆为家;在驻地海拔4700米,也是全军海拔最高的建制营——“岗巴爱国奉献模范营”,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官兵们终日经受了烈日曝晒,再被狂风肆虐,脸上生出了极具西藏特色的高原红,开裂的嘴唇在不经意的一笑中便献血直流,脱发、指甲凹陷也是司空见惯的事,可他们却从来不叫苦。驻藏官兵朴实无华、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感动着张震。
然而在刚从事这份工作没多久,张震便意识到这些难得的好题材,仅靠文字记述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办法给人们带来直观的震撼力。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对摄影产生了兴趣。等不及单位商讨配备摄影器材的漫长程序,张震在1999年自己拿出两万块钱买了一套相机。然而,自己琢磨着拍出来的图片,总让他觉得差了点儿什么。他很希望能有机会接受专业的摄影培训,幸运的是在1999年,来西藏军区日喀则军分区采访的时任解放军画报社社长范西峰听说了张震自费买相机搞新闻的事情后,深受感动,特意给了他一个到北京系统学习摄影知识的机会。
张震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他看来,这可以说是自己迈上职业新闻摄影道路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后来,张震就成为《解放军画报》的特约记者,再后来,《解放军报》、成都军区《战旗报》也邀请他做特约记者。张震的军事新闻报道之路,在插上摄影这双有力翅膀后,便越走越宽阔。
跟踪采访参军全程,记录女兵海之梦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从那以后,张震的各种文字稿件和摄影作品不断被各大媒体转载,也为他带来不少荣誉和奖项。得到认可自然让张震的内心很是欣慰,毕竟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白费,然而他也清醒地知道,这些鼓励只是自己继续进步的动力,永远都不应该成为前进的负担。
多年的工作经验带给张震的并不仅仅是那些获得荣誉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他的职业敏感。就像他拍摄的一组反映西藏女大学生入伍当海军的作品,在今年4月和8月分别获得“寻找西藏‘最美家庭’”摄影大赛特等奖和第七届中国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二类收藏作品(一类收藏作品空缺)。
拍摄是在2013年进行的。去年夏天,为鼓励西藏有志青年积极投身我军海军现代化建设实践,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海军部队首次进藏招收10名藏族女大学生。得知这一喜讯后,张震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事件。“我当时就觉得它不仅会进一步优化海军兵员结构,而且能激发广大藏族青年参军报国的热情,并且向世人展示了我国各民族团结融合的和谐景象。”张震说正是那一刻的兴奋让他下定决心,好好把握这个选题。
于是,他全程跟踪采访了数百名女大学生参加报名、体检、综合素质考评、政审等一系列严格筛选过程,拍摄了大量鲜活图片,并且重点跟访了当时已考取北京现代管理大学的藏族女大学生巴桑卓玛。
这一组精彩图片在西藏的两大摄影赛事上分别获得优异成绩,也让张震受到了鼓舞,他越发感觉到,只有深入到新闻现场,才能采到真正打动人的内容。在今后的日子里,张震还将继续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在西藏这片土地上记录历史,用他的镜头语言去抒发自己的情怀,也许里面没有浪漫二字,但一定有张震对军旅生涯的深情和感激。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西藏人物】军旅记者镜头中的情怀 https://www.51wzxz.com/136793.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