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原型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在苦苦寻找。
桃花源究竟在哪里?
世外桃源,源于东晋文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写道: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这是一篇广为传诵的名作。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没有人间祸乱的地方。那里四面环山,穿洞而入,有小桥流水,有袅袅炊烟……人们在另一种理想社会环境下生活劳动,过着安宁祥和、丰衣足食、悠闲幸福、与世无争的日子。
桃花源原型究竟在哪里?千百年来,人们无不在苦苦寻找。有的说是湖南桃源洞,又说是商洛商山,也有说是庐山康王谷。时下较火的说法是杭州建德,桂林阳朔,肇庆怀集,广南坝美。在旅游业兴盛的今天,甚者也不乏把“桃花园”当作“桃花源”的。这些行为无可厚非,毕竟世外桃源为人们的生活臆想了一方最为理想的境界,在现代人的心中其地位实在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