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甜茶馆,象征着西藏一种悠闲淡然的生活态度,“日喀则相聚茶馆”最远的地方与旧址相距不过百余米,但时光不经意就流逝了21年,仿佛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记录了老拉萨人平和的心境。
从当保姆到开茶馆
琼达今年49岁。
她13岁从老家日喀则市白朗县到拉萨的姑姑家里,看孩子、做家务——当保姆。20岁是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从姑姑家出来找另外的工作,并且因此与老公达娃相识。
她去大昭寺打阿嘎,达娃也去大昭寺打阿嘎,他们的相识非常有西藏特色。
Tips:
打阿嘎土时,通常是男女分开十几个人排成队,每个人手中拿着一根木制的夯锤,唱着歌、按着一定的节奏前后左右移动步伐,同时用手中的工具敲打着脚下的碎石和泥土。各组之间唱歌的次序错落有致,形成“对歌”。歌词的内容多是劳动、宗教和爱情为主。
达娃是拉萨人,他们在相识一年后结婚,开始在布宫转经道的东边摆摊,卖些日用百货。摆摊摆了8年,因城市改造摊位被拆除,他们搬到八廓南街吉堆巷德吉康萨5号大院。
8年来摆摊赚了些钱,夫妻俩就合计开个甜茶馆。甜茶馆开张的日子,在她的记忆中就是宝贝女儿央拉出生的那一年。
琼达的“日喀则相聚茶馆”开张了,最初只有两个小房间,客人也不多。每天,夫妻俩6点就得起床,然后开始煮甜茶、煮藏面、蒸藏包子。7点开门,陆陆续续就有转经的、早起的人来茶馆喝茶。有时人多,有时人少,一直要忙到晚上9点左右才关门。除了雪顿节、藏历年等重大节日,或者家里有事之外,琼达的生活几乎天天如此。
时期的甜茶馆
上世纪90年代,拉萨市政府改造了八廓街及周边一带的一些居民住宅,将原来一两层的民居改造成4到5层的住宅楼。
这种住宅楼依然保持藏式建筑风格,呈四合院格局。住户比改造之前多了几倍。
琼达在那一年买下了德吉康萨5号大院里的5个房间,作为自己和茶馆服务员的住房。
此时琼达的茶馆刚刚开了一年多,由于位置不临街,生意也不怎么好。正好改造工程开工,住户必须迁出,琼达就在八廓南街找了一个临街店面。
新茶馆有3个房间,外间较大,是客人喝茶吃饭的主要场所;中间是操作间,也可以坐人;最里间是仓库。桑珠颇章的历史赋予这间茶馆与众不同的气质:古老的柱子上画满的吉祥图案依稀可辨,厚达一米多的墙壁特别厚重,偶尔裸露出的石头满是污痕,剥落的墙面铭刻着岁月的无情与沧桑。
这期间琼达从老家找来一些亲戚到茶馆帮忙。晋美是琼达的哥哥,在拉萨周边的一个部队退役后到茶馆来负责经营。曲珍是晋美的外甥女,什么事都做,但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收钱,可见琼达对她的信任。除了这两个对茶馆来说最重要的人之外,还有一些时不时过来帮忙的亲戚,日喀则相聚茶馆, 真正成为了琼达做生意和聚拢亲情的地方。
在琼达的苦心经营,还有晋美和曲珍的帮助下,茶馆在八廓街一带越来越有名气,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茶客。茶馆最有特色的是藏面、甜茶和藏包子,甚至一度还出现藏包子供不应求、客人排队购买的场面。除了八廓街周围的老顾客和转经的藏族同胞,还有从拉萨郊区慕名而来的客人,也有一部分游客光顾。
老拉萨人的甜茶观
2011年8月,桑珠颇章居民大院保护及维修加固和附属建筑新建工程启动,包括琼达茶馆在内的所有商家和院内居民都要搬迁。新店在八廓南街的另一个巷子里,相距不到100米,是一个叫拉宁达热的老院子,但相对桑珠颇章来说,算是很新了。
新茶馆如期开门营业,老客人们也陆陆续续回归。但这个地方毕竟是在巷子里,没来过的客人很难找到,生意还是差了一些。
甜茶的制作其实特别简单:首先是煮红茶,煮好后滤掉茶叶,加入奶粉和白糖,再煮开即可。过程虽然简单,但各家茶馆用的红茶、奶粉原料都不一样,量也不一样, 从而导致口感千差万别:有的茶味浓一点,有的几乎没有茶味,有的甜一点,有的奶香很浓,有的很淡……而茶客当然就会凭着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馆。琼达茶馆的甜茶一直都是用小锅煮,煮好一锅卖得差不多了再煮第二锅,所以能严格控制甜茶的品质,这也是众多客人成为忠实茶客最主要的原因。
拉萨的甜茶馆设施一般都比较简单,长桌长凳一摆,长凳上铺上褪色的卡垫,大家坐在一起。墙壁斑驳,地上也时时散落着垃圾,不熟悉的人不由得会质疑:这里的东西能吃吗?但本地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如果收拾得干干净净像西餐厅一样,反而会觉得拘束。一些忠实茶客也早已习惯了这种环境,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喝茶聊天特别自在。
2015年初,拉宁达热大院的改造工程启动,要将这个院子改造成四层楼房,住进更多的人。
琼达的日喀则相聚茶馆当然也要再次搬家。而这次,琼达和达娃决定将茶馆搬回德吉康萨5号大院——茶馆最初诞生的地方。
尘埃落定
2015年10月14日,琼达的茶馆在德吉康萨5号大院再次开门营业。用了10多年的铜字招牌已经破烂,新店的招牌换成崭新的电脑喷绘,店名依然是:日喀则相聚茶馆。
现在茶馆楼上楼下共有5个房间,还花了3000多元添置了一台大冰箱,规模更大了一些。由于房子是已经买下来的,除非整个大院要被拆除,否则茶馆再也不会搬家了。这么多年搬来搬去,有的老茶客还是找来了,有的却不知道去了哪里。茶馆的营业额从每天两三千元减少到八九百元,琼达和达娃有时会坐在茶馆里发愁。
20多年来,一壶3磅的甜茶从5元涨到10元,一碗藏面从2元涨到5元。原料的价格高了,产品也不得不跟着涨价,相对来说,琼达的茶馆涨幅算是比较小的。
顾客少了,店里也不需要太多人手,除了琼达和达娃夫妻俩,还请了一位叫尼玛的服务员。人少了,工作量却没有少多少,每天依然要煮甜茶,煮藏面,蒸藏包子;每天依然要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9点。
早在两年前的一个藏历年,晋美因病逝世。
2015年,曲珍也再也没有出现在茶馆。
女儿央拉已经从西藏藏医学院毕业,目前正在实习。琼达和达娃闲下来的时候会想:自己年纪大了,天天这样忙活,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等孩子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有一天实在做不动了不开茶馆了,就把房子租出去,好好享享福。
西藏旅行实用信息
【西藏攻略】可可西里之行王牌攻略
【西藏攻略】骑行的小伙伴,怎么把你的自行车带上火车?
【西藏旅游进藏注意事项】物品准备/证件准备/健康准备/
【西藏攻略】西藏实用贴,超级实用喔!
【西藏边防证办理攻略】西藏哪些地方需要边防证/怎么办
【进藏穿衣攻略】去西藏怎么带衣服
【进藏药品准备攻略】抗高原反应药物及常用药品简介
【拉萨骑行攻略】拉萨骑行DIY
【藏语番外篇】教你说藏语(有罗马发音和汉语发音喔!)
游西藏不可不知的7大风俗与禁忌
【冬游阿里攻略】冬游阿里tpis/冬游阿里线路推荐
【进藏必看】西藏各地市旅游质监执法投诉受理电话
以拉萨为中心的骑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