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活在这里
白云下,草坡上
我失掉了漫天的星子
而阿妈失掉了她的羊
碾过的岩茶、胭脂梅,与沉香
回文锦的织丝,又重生了秦桑
西行的车辇已经备好
可谁的低泣刺痛黑夜?“我的女儿,我的姑娘”
朱红宫门层叠
锁上那最后的送别
你手捧苏合香,乐游原上星河初透
见霸陵桥边,斜生一枝白梅瘦
我们都生长在那里
我们都最终没能死在那里
像风中的蒲公英一样
飘零到东 飘零到西
羊儿逶迤归来,踩碎一涧的月光
而我仍遗失着我的星子
我从一个梦中醒来
又沉睡入另一个梦
谜一般却清晰明朗的公主
我站在这里,看着你。
这是昌珠寺,吐蕃王朝兴建的第一批寺院之一。
来自:《西藏旅游》杂志社2015年05月刊
作者:文/豹小白 图/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主和湖:“镇肢寺”镇压女魔左肩
那时你刚到拉萨,算卦得知整个吐蕃地形是一个仰卧的魔女——“于是由(文成)公主摆开卦具,运用八卦进行推算,推算结果是,拉萨这个地方并不具足八种吉祥之相,而且有八种或五种地煞。原来雪域吐蕃这个地方,形如一个仰卧的女子。”
你勘察出拉萨平地卧塘湖为女魔心血汇集之处,玛布日山(即布达拉宫所在的红山)、甲波日山(即药王山)、帕玛日山(即现今关帝庙)三山之地为女魔心窍脉络。除了修建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镇住魔女心窍外,还在吐蕃王朝的四大重镇卫藏四茹分别修建四大镇寺,又称镇肢寺。而昌珠寺,就是四大镇肢寺之一,镇压女魔左肩。
那时的昌珠寺所在地还是一个大湖。你和松赞干布走到湖边,你通过堪舆发现,湖中有一条三头巨龙,时常兴风作浪危害当地。于是松赞干布在贡布日闭关修法三年三个月零三天,出关之日,变身一只大鹏金翅鸟,嘴巴像刀一样锋利,它“呼”地直冲湖底,一口一个,将三头巨龙的头削了下来。湖水变成血海,随着巨龙的死渐渐干涸。而“昌珠”,就是大鹏鸟和龙激烈搏斗时,龙发出的怒吼声。
以上是民间叙述版本,带有神话传说的味道,但历史有时远比传说来得平实。
公主和寺:姑莎草堆砌最早佛殿
还原到历史的真实。很可能是你发现这座湖的“风水”不是很好,比如压在一条凶煞的龙脉上。于是你们做了一些镇厌的仪式,着手填湖盖寺的浩大工程。所盖之寺就是昌珠寺,作为和大昭寺同步建筑的寺院之一,昌珠寺有着和大昭寺极为接近的建筑格局:都是坐东朝西,都有一个由众多房舍包围起来的封闭式天井,汉式的回廊串起了整个寺院群落:大经堂、神殿、僧舍。
昌珠寺最早的建筑是主寺对面的小殿,名叫“乃定拉康”。人们把它分称为“乃定学”(第一层)和“乃定当”。乃定学中供奉着松赞干布,还有你和先娶的赤尊公主。那位著名的噶尔.东赞(噶尔家族总让我想起鳌拜、霍光家族)和创造藏文字的聪明大臣吞米桑布扎分列两旁。而乃定当内供奉着莲花生大师。
在最初,这座古老的小殿是用姑莎草堆砌起来的,后来才改成了石木结构。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过三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而后面积达4667平方米,拥有21个拉康和漫长的转经回廊,以及熠熠生辉的金顶。
藏地所有寺院都有一两样关于灵物的传说,昌珠寺也不例外,在从前,主殿正中供奉的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世佛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佛弥勒佛——是松赞干布在山上发现的自生佛,他想将佛像运下来供奉,但石佛开口说“还是我们自己走过去吧”,于是第二天,他们已在昌珠寺主殿安坐。
公主和陶盆:为心爱的人做碗羹
在四座镇肢寺中,你和松赞干布最经常来到这里。山南的民谣在布谷鸟的婉转啼鸣中,流传至今:
“第一个圣地已形成,第一个圣地是扎日。
扎日坐落在竹林中,不要怕竹子被霜害,
那是创世纪的竹子。
第二个圣地已形成,第二个圣地是昌珠。
昌珠坐落在田野中,不要怕田野被水冲,
那是创世纪的田野。
第三个圣地已形成,第三个圣地是桑耶。
桑耶坐落在沙丘上,不要怕沙丘被风吹,
那是创世纪的沙丘。
第四个圣地已形成,第四个圣地是拉萨。
拉萨坐落在大湖中,不要怕大湖往下降,
那是创世纪的大湖。”
你瞧,堂堂的圣地拉萨被排在最末一位了,山南人是多么骄傲自己的家乡。的确,吐蕃王朝的第一代赞普,肩舆王聂赤赞普就是发迹于山南。而在松赞干布建都拉萨之前,吐蕃王朝的历代王一直安居此地,直到赤松德赞年间,文献中仍有赞普、贵族们在山南狩猎的纪录。那里曾经水草繁茂、密林遮天,是人类和野兽都适合生活的地方。你们也经常回到山南吧?
在昌珠寺大经堂左侧,供奉大悲观音的佛殿“托吉拉康”,也供奉着一个双孔“老虎灶”和一个古旧的棕色陶盆。据说那是你煮过食物的器具。按说一位妃子用不着自己动手下厨,可是面对自己的丈夫,不管是什么身份,所有的女人都会愿意洗手作羹汤。
你大概很有些纠结,你想做故都民间流行的炊饼,可是蒸不软;你想做槐叶冷淘(一种加入槐树叶青汁的冷面,唐代食物),可是面煮糊了都没熟;你想做“大唐好面食”排行榜NO.1的馄饨,结果野鸡馅还没熟,皮已经烂了……最后你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