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城韵:
“康”是藏语大地之意,康巴人,就是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大地之子,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从昌都流过,从夏季到初秋,杜鹃花从温暖的山脚河畔一直绽放到高山雪线的边缘。散落在横断山脉的民族和村落,鲜为外人所知,宛若世外桃源。壮丽的山河孕育了这里的人们豪爽的性格,“血管里响着马蹄声音”的康巴汉子手持洁白的哈达,脚踏热情的康巴舞蹈,自信,豪爽,愉悦,是康巴人的灵魂。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2016年09月刊
作者:文/ 立夏 图/语嫣/《西藏旅游》图片库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强巴林寺,雄鹰般盘踞两水间
昌都之名,来源于“两水汇流之处”。这两水,就是杂曲河与昂曲河,它们在昌都市卡若区汇流后,便有了另一个名字,“澜沧江”。是的,昌都是澜沧江的发源地。唐代,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现为西藏昌都市的卡若区,便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而强巴林寺,便恰好建在这文化发祥地上,背倚山峰,俯瞰两水汇流,如雄鹰盘踞的台地。
因寺内主供奉强巴大佛,所以寺名为强巴林寺。这尊未来佛眼眉低垂,如强巴林寺俯瞰昌都城一样俯视着整座大殿,而细看眼眸,却是一切皆无,超然脱俗。每年的藏历二月十五是迎强巴佛节,在这天,金面巍峨、宝幢飞幡、身披哈达的强巴佛,便会被恭迎出寺环绕一周。在盛装僧众繁缛的引导仪式之后缓缓出巡,沿途从四面八方纷涌而来的藏东信众们纷纷倒伏于地。据说在这一天为强巴佛献贡祈愿,可以梦想成真。强巴佛是众人眼里的神,这尊未来佛如汉地弥勒佛一样,是将来,是福佛。人们祈求他的降世。那时候,再无山河石壁,尽是沃野平原;再无四季风雨,只有万类合宜;再无疾苦,众生皆为极乐;再无灾难轮回,人心大善,万物得永生……
作展佛之用的大型唐卡上,第二佛祖宗喀巴,就端坐于强巴佛头顶的正中间。传说强巴林寺的建立正是因他之言。“将来在这两水间雄鹰落地般的岩岛上定能兴寺弘佛!”那年,宗喀巴途经昌都之时,曾做此预言,随后他便去拉萨,创立了格鲁派。1444年,在色拉寺学经的向生.西绕松布受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贾曹杰委派,来昌都创建了强巴林寺。藏东信众的信仰于是便有了倾诉之地,所以强巴林寺兴盛至今。
寺庙内主要的建筑部分保存完好,佛像、壁画和唐卡精美。强巴林寺最值得一看的应该是它的神舞,这是在每年的“觉阿却巴”也就是酥油花节期间(时间在藏历年左右,即公历新年后一个月左右)才表演的一种神舞,表演主要由动作大气、场面宏大、舞蹈者都戴着狰狞逼真而具表演的“古庆”神舞和服饰华丽舞姿古朴的钺舞组成。这是在西藏高原享有盛名的一种神舞,值得一看!
热巴,高原吉普赛人
除了强巴林寺神舞,说到康巴文化就不得不提及康巴地区的舞蹈,这里的藏族群众性格豪放粗犷,能歌善舞,每当客人远道而来,热情的康巴人会献上洁白的哈达,再跳上一段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你。热巴、锅庄和弦子就是康巴文化的精粹。
“热巴”是藏东流传最广的古老民间歌舞艺术,分为热巴铃鼓、热巴弦子、谐剧及杂技等。表演热巴的艺人多为世代相传,自幼苦练。在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峡谷地带,有很多专门的热巴艺术团体。他们自认为是西藏圣者米拉日巴的后人,所以被人们称为“热巴”。热巴艺人多以家族、亲属为主体成员,也有同乡同村组成的,男女老少带着羊皮鼓,在村、乡、县或者地区之间游演,有着“ 高原吉普赛人”之称。
而锅庄中的“锅”是圆圈的意思,“庄”则是起舞的意思,有大中小之分。大锅庄是在宗教祭祀活动时表演的,场地多为寺院的大院或玛尼堆旁的大草坪,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一起舞蹈。大锅庄的舞步深沉豪放,场面壮观而热烈。中锅庄是在传统节日表演的,如庆丰收的望果节、雪顿节,中锅庄通常是通宵达旦地欢跳不休。小锅庄则是在亲朋好友们喜庆的时候表演的,带有即兴的特点。不论场面大小,锅庄均可分为快板和慢板两部分,表演时男女人数对等,拉成圆圈,边唱边跳,初为慢拍,舞步低缓雄迈,快拍后舞步灵活多变,气势磅礴,令人眼花缭乱。
昌都市芒康县的“弦子”也是昌都歌舞一绝。弦子得名于舞蹈时常以弦乐器伴奏之故。弦乐器主要有“比旺琴”,它是由牛角作琴筒,马尾作弓和琴弦,俗称牛角二胡,除此之外还有胡琴,它在四川被称作“弦子”。弦子舞流畅婉转,女角善长舞袖,男角注重上肢的舒展等动作。蓝天、雪峰,绿树草甸,欢快地跳弦子,尽情地喝青稞酒是最美不过的事情。
“锅庄弦子人欲醉,情歌声声人忘归”,热情的舞蹈跳起来,动听的歌儿唱起来,每一种舞蹈中,都透着康巴人的刚毅豪放,乐观爽直。
西**一无二的天主教堂
芒康除了弦子舞一绝之外,还有西**一无二的天主教堂。昌都地处藏东门户之地,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康巴人就较早地接受了来自周边的文化,行成了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芒康盐井天主教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盐井分为上下盐井,仅有一条沟相隔,但却存在不同的宗教文化。上盐井信仰天主教,下盐井信仰藏传佛教。两种宗教和平共处,有的一个家庭不同成员信仰不同宗教,除信仰外,生产生活一切相同,成为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上盐井的天主教堂约有150年的历史,建筑形式为藏式,室内的耶稣前供奉哈达、圣像唐卡。每年的圣诞节、复活节及每周一次的礼拜聚会,用藏语读《圣经》,用藏语咏唱赞美诗,不定时地忏悔。每当圣诞节时,教徒们在教堂里做完弥撒后,所有的教徒和被邀请者一起载歌载舞,跳当地人喜欢的弦子舞,常常通宵达旦。而盐井的藏传佛教刚达寺在每年过“跳神节”时,也会邀请神父及其教徒去观赏寺庙僧人的“跳神舞”。这种独特的存在, 如同昌都的藏语之意“水汇合口处”,多民族和文化在这寂静的横断山脉中汇合生长成世外桃源。
西藏旅行实用信息
【西藏攻略】可可西里之行王牌攻略
【西藏攻略】骑行的小伙伴,怎么把你的自行车带上火车?
【西藏旅游进藏注意事项】物品准备/证件准备/健康准备/
【西藏攻略】西藏实用贴,超级实用喔!
【西藏边防证办理攻略】西藏哪些地方需要边防证/怎么办
【进藏穿衣攻略】去西藏怎么带衣服
【进藏药品准备攻略】抗高原反应药物及常用药品简介
【拉萨骑行攻略】拉萨骑行DIY
【藏语番外篇】教你说藏语(有罗马发音和汉语发音喔!)
游西藏不可不知的7大风俗与禁忌
【冬游阿里攻略】冬游阿里tpis/冬游阿里线路推荐
【进藏必看】西藏各地市旅游质监执法投诉受理电话
以拉萨为中心的骑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