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2024-08-21 4,474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岗则铜器;门当卡垫;乃萨面具;吉堆皮鼓

从古老神秘的乃萨面具

到雄浑洪亮的吉堆皮鼓回响

从精美华丽的岗则铜器

再到舒适美观的门当卡垫、”雪萨轧塌”

每一笔每一划,每一针每一线

都凝聚着匠人们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他们用双手与岁月较量

将平凡的材料幻化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它们宛如一个个神奇的万花筒

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乃萨面具
近期,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
公布了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山南有16项上榜
具体名单可戳下方链接👇
重磅!第六批自治区级非遗名单公布!
今天,山小南带来山南非遗之手工技艺篇

带你探索这五项古老手工技艺背后的故事!

1

乃萨面具制作技艺

“面具”下的千年历史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旺久多吉与徒弟共同制作面具

 

在山南贡嘎县乃萨村里的一个作坊里,年近花甲的第五代传承人旺久多吉在角落的泥台上雕刻着面具的五官。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旺久多吉在雕刻面具

乃萨面具上的每一个表情,每一道纹理,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或是威严庄重,或是慈祥悲悯,这些面具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仿佛拥有灵魂,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和信仰的力量。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充满神秘色彩的乃萨面具

 
乃萨面具雕刻,是一场与木材等材料的深度对话。雕刻师们精心挑选质地优良的材料,用敏锐的目光和娴熟的技艺,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当地小孩与乃萨面具

 

雕刻师们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将心中的想象化为有形的艺术,使得乃萨面具色彩鲜艳,深受本地群众的喜爱呢。

2

吉堆皮鼓制作技艺

皮鼓传出的千年回响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库拉岗日雪山;卡久景区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吉堆皮鼓的展品
 
在秘境洛扎这座宝藏小城,不仅有雄伟壮丽的库拉岗日雪山和终年云雾缭绕宛如“天空之城”的卡久景区,还有着许多璀璨悠久的非遗文化在此传承,吉堆皮鼓制作技艺便是其一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拉巴次仁在测试皮鼓成品
 
吉堆皮鼓,那雄浑有力的声响,仿佛是从远古传来的呼唤,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而其背后的制作技艺,更是一门充满智慧与匠心的艺术,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拉巴次仁在制作鼓面
 

制作吉堆皮鼓,犹如一场精细的雕琢,需要经过选材、制皮、蒙皮、调音等多道工序。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皮鼓的形状、厚度、音质等因素,以确保其在外观和演奏效果达到近乎完美的境界。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拉巴次仁与徒弟

 

在工匠们的手中,吉堆皮鼓不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次敲击,都激荡着人们内心深处的热情;每一个音符,更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对未来的期许。

3

 
门当卡垫织造技艺
编织中的千年图案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门当卡垫的作品
 

相传,文成公主来到洛扎门当,看到这里的羊毛和染料资源丰富,便传授了编织技艺,在门当和次麦中间的翠甲萨传授了染色技艺。后来,门当怕觉等家族把氆氇、邦典、卡垫等编织技艺传承下来。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门当卡垫的制作过程与成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门当卡垫编织技艺,其穿杆结扣法,在洛扎乃至西藏卡垫编织技术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具有平整、柔软、密度紧、经久耐用等特点。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匠人正在编制门当卡垫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门当卡垫多样的产品

 

你触摸门当卡垫,便能感受到那温暖而厚实的质感,它是家居装饰中的点睛之笔,更是文化传承的珍贵载体。如果你来到洛扎,不妨带走一张门当卡垫!

参观及购买地址:山南市洛扎县洛扎门日民族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
 

4

 

岗则铜器锻制技艺

“捶打”下的古老传承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岗则铜器
 

从实用的餐具到华丽的装饰品,每一件贡嘎岗则铜器都是匠心独运的佳品,皆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无不展现出藏族人民对美的独特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嘎玛旺堆对铜器进行锻打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岗则铜器

 

岗则铜器锻制技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岗则铜器锻制的过程并非易事,除了第一步裁剪铜板外,还要重复着加热软化铜板,冷却铜板,将铜板锻打出形状,再将铜板加热软化这几个步骤,直到千万次捶打过后才逐渐幻化成精美的器物,线条流畅,形态优美。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嘎玛旺堆对铜器进行锻打

整个锻制过程需要14天之久,正是这种坚守和传承,让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延续至今,不禁让人感叹山南非遗手工的珍贵和深沉的魅力!

 

参观地址:贡嘎县岗则铜器锻造工厂

 

5


雪萨“轧塌”编织技艺
绒毛上的技艺流传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扎日雪山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雪萨乡
 
隆子县有着与冈仁波齐雪山齐名的扎日雪山,而去往该雪山途中会经过一个并不起眼的村庄—雪萨乡,但却是全区闻名遐迩的“轧塌”编织之乡,拥有一项千年历史的手工非遗–雪萨“轧塌”编织技艺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轧塌”编织作品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村民用绒毛编制帐篷

早在吐蕃王朝早期,雪萨“轧塌”已具有一定的技艺基础,其用本地牛羊绒毛纯手工编织,“轧”在藏语中意思是黑帐篷,“塌”是手工编织的意思。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匠人正在用传统织机编织

 

一路伴随当地牧民祖祖辈辈的黑帐篷、牛毛毯子、牛毛糌粑袋、牛毛粮食储存袋等生活用品,均来自雪萨“轧塌”编织技艺这一技艺的精妙之处在于对原材料的精挑细选和对手工的极致追求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雪萨“轧塌”编织技艺产品
 
雪萨“轧塌”编织出的作品,无论是实用的生活用品还是精美的艺术品,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其柔软的质地、细腻的触感以及独特的风格,让人爱不释手!

 

在山南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

手工类非遗犹如璀璨的星辰

闪耀着千年的智慧与光芒

他们不仅是技艺的传承

更是心灵的对话和历史的诉说

欢迎你来到藏源山南

亲身感受它们的魅力!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文娱西藏 山南这些手工非遗“绝活”,没见识过就可惜了! https://www.51wzxz.com/16866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