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说唱”,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嘻哈或者Rap?然而,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有一个“说唱”,那就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说唱艺术”——传统曲艺。
西藏也有传承千年的“曲艺说唱”,不得不说,我们的祖宗先辈们也是有着“潮流”的音乐血脉,今天就请大家跟着小卓玛一起来看看传统血脉中的“西藏曲艺说唱”。
在我国,曲艺“说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现阶段我国有多达400多个曲艺品种,被称呼为“藏族说唱”的古老音乐也是一种“曲艺说唱”。
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曲艺是通过似说似唱,吟诵说唱的讲故事的艺术。远古的西藏说唱艺术没有特定的总称,把“折嘎”、“喇嘛玛呢”、“岭仲”等具体说唱品种直呼其名。
仲和仲鲁
藏语中故事叫“仲”,而对在讲故事时所唱的歌叫“仲鲁”,对说唱故事的艺人则称为“仲巴”,理论概念上与“说书人”相似。
除了专业说唱艺人、工匠、农民以及牧民甚至还有捻毛线的老妇和年轻的孩子,在远古时期都可以成为“仲巴”。说“仲”的场地也没有特定的要求,可以是辽阔的草原上也可以是熊熊燃烧的炉火旁。
对于讲故事的人人们也要给予一定的报酬,一般都会给“一块羊腿肉和一盘炒青稞”“仲和仲鲁”主要有:(1)民间故事(2)书面故事(3)历史故事。
古尔鲁
《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吐蕃赞普赤德松赞发现自己的臣子心生逆贰,企图夺权。
对此他十分气愤,引吭高歌“古尔鲁”道:地上螳螂虫,都像飞鸟那样骄傲。想飞到天上去哩,飞吧!它又没有翅膀,即便有翱翔的翅膀,青青苍天是很高的,云朵也飞越不过,往上,上不了天,往下,下不了地,在那不高不低的中间,变成了鹞鹰的点心……
从这些历史记载来看,起码在6世纪的时候“古尔鲁”就作为交流语言使用,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古尔鲁”最初的形成地点是在“雅隆”,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古尔鲁”也被叫做是“道哥”,用唱歌的形式表达或赞颂一个人的丰功伟绩,或者以歌曲的形式描述一个人的平生。
堆巴谐巴
藏族的“堆巴谐巴(赞词祝颂)”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其文学性也极强,在民间广为流行,“堆巴谐巴”从古至今在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
传统婚礼仪式中“谐巴”是“重头戏”的存在,新娘出嫁到男方家下马和下车后,会有唱“谐巴”的人唱“礼赞歌”,歌曲的内容包括新郎赞、长辈赞、房子,房门赞等。
家门口会放一黑一白的石头,黑色代表魔鬼和一切不吉利的事情,白色则代表天使和吉祥只之事,唱“谐巴”的人会象征性地说教“黑色石头”,并在最后的时刻将其踢倒,寓意着姑娘的嫁入让这个家庭更加幸福。
进入家门后,唱“谐巴”的人手拿哈达,开始礼赞房柱和彩箭礼赞。
据西藏著名文献《巴协》记载:“藏王赤松德赞在修建桑耶寺举行落成大典时,国王看到各种庆祝的娱乐节目后欢乐得高歌祝颂道:我的三样桑耶神殿,用各种宝贝来装扮,绝非为人工巧雕凿,天赐之作谁不惊叹!东边的三座神佛殿,用五种宝贝来修建,模样像整个东胜洲,天然自成实在壮观……
国王祝颂完毕,紧接着王子牟尼赞普和牟笛赞普,以及众王妃,众大臣都站起来轮流祝颂。
百
“百”是古代藏族士兵征战时的壮威歌,也是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一个珍贵的说唱艺术品种。
据《卫藏通志》记载:西藏地方的正规军队创建于公元1729年(清乾隆十七年)。在此之前西藏地方政府实行的是“向来分派,有战事则调集为伍”的一种分派制度。
在吐蕃王朝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制定了行政区域和兵制。出征前士兵们进行祭天祀神的活动后高声说唱“百”
“百”的主要内容是表达士兵出征或凯旋的战斗情感,以及赞美自己手中的武器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旅游攻略:1、日喀则市江孜县(江孜达玛节)每年藏历四月十日至二十八日是江孜达玛节,节日活动中可以看到吐蕃时期的战士衣装 2、山南市乃东区亚堆乡曲德沃村望果节的时候当地群众会穿着战士衣装围着田唱“百”,寓意保护庄稼和农田;每个地方的望果节时间并不相同,一般都是藏历6月份里举行
岭仲(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这部说唱史诗巨著,通过描写古代岭和霍尔等国的战争,反映了吐蕃王朝崩溃后三四百年间藏区的割据和混战局面。史诗描绘了格萨尔王这个英雄人物,为了降服妖魔,抑强扶弱,一生征战四方,降伏敌人,做福人民。
《格萨尔王传》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形象栩栩如生。在艺术上已达到极高水准.同时《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说不完、唱不完、写不完的活史诗。
折嘎
“折嘎”其本意是指在每逢新年佳节和喜庆盛会之际上门祝福唱赞颂词的民间艺人,远古时期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一般都手持五色棍,肩背假面具,怀揣大木碗到全藏各地进行乞讨性的表演档当地人很喜欢这些折嘎艺人,称他们为吉祥的化身。
他们口齿灵敏,语言优美以一切社会生活为题材,说唱藏族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以及美好理想等。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说唱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准确,极富渲染夸张,说到风趣处让人捧腹大笑。
他们说唱时总是首先夸耀和解说他们的木棍、木碗和面具,而后就根据不同地方和不同的生活进行说唱
音乐有力量承载我们的一切
唤醒最深层次的感觉
文字的尽头,是音乐的开端
从周杰伦的《双节棍》
到马思唯的《崂山道士》
再到董宝石的《野狼disco》
「中国风说唱」成功唤醒了大家的“集体记忆”
说起“集体记忆”和“接地气”
“西藏的曲艺说唱”可谓是两种体验的“混合体”
来西藏体验一次“古董版”的说唱
让你的大脑沐浴传统文化的阳光吧!
▌文字:次旦卓玛
▌图片:见下方标注,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中国西藏旅游【总编:姚珩丨编辑:小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