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朋友再一次踏上了去西藏的征途。
“你去过几次西藏?”
“9次吧。”
“为什么要一直去?”
“看到那样的蓝天、白云、雪山,你会觉得你属于这里……”
或许,这就是西藏的魅力所在:眼睛上天堂,灵魂回故乡。
当神秘的山峰终于露出真容,当指间拂过转经筒,当一步步走向心中的圣湖……就会知道,来西藏的理由。
你,去过几次西藏?
一个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信神圣。西藏的山川湖泊,便是对“神圣”最好的注解。
蓝天像是水洗过一样纯净,湖泊像宝石一般色彩流转,雪山如神祇一样威严隽永……旷远的,寂静的,永恒的,不杂染一丝尘埃……站在那里,万古俱寂,自然的能量灌注胸膛,好像有一束光照到了灵魂的深处,世俗的伪装、计较纷纷瓦解,只剩下一身圣洁,与天地融为一体。
没有人不知道8848,那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无数登山者与探险家的终极梦想。“因为山在那里”,哪怕与死神对峙,也有数不清的人前赴后继。
待山风将重重云雾吹散,珠穆朗玛峰终于露出自己的容颜,那一刻,就够了:那是世界的极点。
西藏的湖与山,总是相毗连,似是相依偎的神仙伴侣。在藏语中,“措”即是湖的意思。
走吧走吧,“一措再措”,只是一抹蓝,就已让人心醉。
湖中的水可以洗净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每年夏秋时,而有幸喝过湖水的人会告诉你,那水“很甜”。
远远望去,湖泊映着雪山,雪山护着湖泊,好像时间从未老去。
到了西藏你会知道,天地自然才是最大的神祇。天地为镜,灵魂的每一寸尘埃都纤毫毕现。
人类原是如此渺小,好像回到了母亲的怀中,无所遁藏……一切都远去了,真实的自己却亲近了……
有人说西藏是一种瘾,没去过的人念念不忘,去过一次的人,便一生都在朝圣的路上;也有人说西藏是一味药,焦虑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平静,迷茫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方向。你,会因何去西藏?
西藏,是一个关于信仰的地方。
朝圣的人中,有男子,有女人,有耄耋的老人,也有垂髫的孩童……他们有的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从家门口开始朝拜,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要历经数月、甚至数年,才能抵达。
“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看到他们,内心会受到极大的震动:当你虔诚相信的时候,便有所敬畏,却也无所畏惧。
踏遍万水千山,我们不过是想要找回生命的节奏。
平日的生活太匆匆,我们忙着安置自己的身体,忙着巩固与这个世界的单薄的物质关联,却忽视了内在心灵的节奏,而让自己陷入了焦虑与惶然之中。
西藏,或许是一个答案,一剂解药。
那节奏,是与自然的同频。
是庄子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屈原的“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亦是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西藏在那里,每一座山,每一个湖,都期待着与虔诚的灵魂相遇。
那节奏,是为信仰的共振。
信仰不是宗教,而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因为相信,我们心中才有慈悲,才有敬畏,才有高于物质的追求,才有超越生命有限的可能。
西藏的人们用一种坚韧的仪式来表达自己,让同行的观者也看到的光芒。
那节奏,也是关于内在的幸福。
在不知名的墙角或楼顶,你总会看到许多藏族同胞安静地走着,或者安详地坐着,沐浴着清澈的阳光,脸上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那一刻突然领悟,或许幸福,只来自内心的安详,并不需要华丽的服饰与山珍海味的装裱。
捧一杯甜茶,与他们一起坐在阳光里,听着远远近近的诵经声,嗅着空气里萦绕不去的酥油味,不忧过去,不虑将来,这一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