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脱门巴文化源远流长
他们的文字、音乐、服饰里
藏着喜马拉雅独特的时尚
有人说,一个地方的文学、音乐、服饰的背后可间接了解当地的文化,通过文学作品和音乐,我们能感知当地历史和民族的声音。
而少数民族的服饰,其厚薄、材质、颜色等等衣服的属性,都跟当地气候、民族文化、劳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颜色艳丽的着装,在墨脱辽阔的山川之间,形成了属于喜马拉雅山区最独树一帜也最时尚的民族特色服饰。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
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
这是一首根据仓央嘉措的诗歌改编成的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这位如今被无数人记住的大诗人,其实他便是来自门巴族,如今广为传播的仓央嘉措情歌大多来源于门巴传统老调。
歌词大意
在那水草丰茂地方
有一群欢乐的羔羊
你们为何相聚在此?
因为缘分让我们相聚。
传统意义上来讲,是门巴族文化孕育了仓央嘉措情歌。情歌中反映着广博深邃的门巴文化、字里行间透露着山川草木之美,这些美妙的意象也因此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让人产生共鸣。
如果说仓央嘉措以文字在表达门巴族,那么这几年从墨脱走出的央吉玛则是用声音在传唱着门巴老调,以古谣吟唱着民族的记忆。
我日夜思恋的故乡啊,
莲花净土!
那里有位孤独的老人,
手转经筒,
念送玛呢,
目光朝向远方,
守望着孩子们的归期!

当央吉玛拿着录音笔找姥姥学这些老调的时候,门巴族的古谣,有了新的继承人。
央吉玛的歌声有着先人们的印记,她将门巴族人迁徙路上遭遇磨难的故事、族人们对待自然和虔诚的能量化成悲怆而又缥缈的歌声来吟唱。
这些老调中,我们看到的则是门巴族的另一面。
千百年来,墨脱的门巴族人在峡谷之间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服饰打扮习俗。
这些门巴服饰代表着门巴族的发展历史、文化的起源,逐渐成为了门巴民族的一种符号和象征。
墨脱县门巴族男女均穿手工条纹棉布服装,由于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其衣服的厚度和种类无过于显著的变化。
门巴族的服饰大都采用氆氇为原料,种类多样,色彩艳丽,是门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墨脱门巴男子穿着📷图源@张静
门巴族男子穿的棉织土布外衣,一般由红、黄、黑、白、绿五色组成,在野外劳作时常绑缠裹腿,以防蚊虫叮咬。墨脱门巴族妇女喜欢穿白色的小上衣,一般不穿罩衣。天气较冷时,穿无领无袖、从头上套下的宽大褂子,或有红、绿、花条纹的长衣。
门巴族男女喜戴配饰。门巴族妇女的装饰品有耳环、项链、腰带、手镯、戒指等,男子腰佩长刀,背弓挎箭,刚健英武。男女都戴一顶别具特色的小帽,门巴语称之为“巴尔霜”。
门巴服饰的特点便是色彩鲜艳,任意搭配下也绝不会撞衫,穿在身上,你永远不会觉得落伍,反而是走在了时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