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

2020-11-26 1,460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

●●●

在中国摄影圈中,卢广算得上近年获得国外摄影奖最多的摄影师之一,媒体和网络充满了关于他的各式评论,2002年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栏目中国摄影的大盘点中,卢广被评为“十大新闻摄影人物”。

●●●

卢广第一次走进西藏墨脱背夫时

被这支中国最执着

最坚韧的特殊运输队所感动

他拍摄的组照《墨脱背夫》震撼国人

为墨脱公路建设鼓与呼

如今,墨脱背夫频繁进出的派墨公路

2021年就将通车

墨脱背夫也将成为历史记忆

 

卢广曾五进我国当时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

反映墨脱运输队生活的组照《墨脱背夫》

获得第十五届(2006年度)中国新闻摄影金奖v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八月份各地的村寨都要为政府运输物资,路边的驿栈都住满了背货的人,很多人只能在路边过夜。(卢广摄)

2013年10月,我参加途锐探索门巴族文化之旅,有幸结识参加此次活动的纪实摄影师卢广。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身材矮小,微微发福,不讲究穿着,每顿饭量极大,像个地道的农民工。

早在2006年7月,卢广拍摄青藏铁路建设专题,便借着这个机会独自一人去墨脱考察。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村民要穿过4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要遭受毒蛇猛兽以及蚂蟥的袭击,茂密的森林里只有一条几百年前留下的马道。(卢广摄)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多雄拉雪刚开山不久,一匹马累死在大崖洞附近的路上,开山半个月以来,这已经是累死的第二匹马了。(卢广摄)

卢广打开电脑,弹出一张墨脱背夫图片,竟是4名门巴人背着小山般的货物,艰难翻越多雄拉山。他记起第一次翻越海拔4221米的多雄拉山垭口时的情景:“茫茫的雪山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八九级的大风刮得呼呼作响,使得几米开外的说话声都听不清,若一下起雨来,不是冰雹就是雪,气温非常低。

卢广跟随背夫脚步,仔细观察他们的背篓,有三条用细藤编成的约二寸宽的带子,背运时使用头背式,两条套在双肩,一条套在前额。因长年累月背运物资,他们的前额上被藤带勒出一道明显凹下的痕迹。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

门巴人建起水磨坊,依靠河水动力将粮食磨成粉。(卢广摄)

“每年雪开山季节,当地政府组织村民将物资一次性地运进去,随处都可以碰到墨脱背夫。他们手持一根丁字型的木棒,门巴人称‘刀马’,爬山时拄着它当拐杖,累了插进土里,将背篓放上去歇息。”卢广从电脑里弹出第二张图片,讲起墨脱背夫爬山时说:“他们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步步往上爬,保持身体平衡。在前边的山道上,我身上除相机外,边走边拍摄沿途风景,几次超过了背夫,可总在我留连山色的时候,他们又悄悄地超过了我。在拉格驿站,我碰见了他们,已在那里住宿了。当时正值雨季,很多地方都塌方了,我们走的路几乎都是高矮不平的山路,对人的体力消耗很大。当走到第三天时,我根本就坚持不下去了。”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墨脱背夫背着沉重的货物翻越多雄拉山。(卢广摄)

卢广连续两年跟随墨脱背夫,体验他们的生活。最让他难忘的却是10岁的白玛贡桑,指着一位看上去稚嫩、头顶藤带的小男孩说:“这位就是白玛贡桑,德兴乡那东村人,在家里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父亲准备带他走出大山,到林芝八一镇购买家里所需用品。他的父亲这次是为了锻炼孩子,也让他认识出山的道路。”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

十岁的白玛贡桑第一次离开家随父亲背货。(卢广摄)

卢广接着介绍,从那东村到米林县派镇需要走4天的路。派镇是到墨脱路上的物资中转站,虽然货物很多,但价格还是比外面贵,很多人宁愿到更远的林芝八一镇购货。山路崎岖,森林密不透风,闷热至极,穿行在山地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中,时而下雨时而露出一缕阳光。第一次走出大山的白玛贡桑,第一次坐上汽车,第一次走进宽广的大街,第一次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特别是儿童玩具,小飞机、小火车、小汽车、小手枪,样样都爱不释手。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雅鲁藏布江宽近200米,村民在比较窄的江面固定了两根溜索,一来一去。村民的包谷种在对面的山上,每年都要来去几趟。(卢广摄)

“白玛贡桑在八一镇住了两个晚上,他的父亲特意花100元买了一台8英寸黑白电视机,让孩子们从电视里学普通话。还为他买了一条新裤子和一把口琴,给其他孩子买了一把小手枪和一包糖果。白玛贡桑如获至宝地把口琴藏在口袋里,不时拿出来吹几下。”卢广介绍这些时,心里五味杂陈,“每次休息的时候,白玛贡桑都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呼呼地喘气,看得出每一段路他都走得很辛苦。返回的路上,在翻越多雄拉山时摔倒了,头晕、呕吐,浑身无力地躺在拉格的驿站。一整天了,他一点东西都没吃,也没有药。儿子在床上呻吟着,父亲坐在孩子身边不停喝闷酒,没办法让孩子消除痛苦,幸好第二天退烧了。”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在茂密的森林里,雨水最多,背夫都被雨淋得浑身湿透。(卢广摄)

“在墨脱古驿道上,每走半天就会有一处驿站。也就是旅馆,很简单,6月中旬开放,10月底封山驿站就关了。当地人住5块一天,自带米菜烧饭,用驿站的柴火,一人1块。外地人住一天15块,一顿饭15块。可墨脱的背夫们为节省几个钱,一般都是20人一个大开间,有的甚至住在路边。”卢广到达背崩时,不时便能看到墨脱背夫的身影。在墨脱两条主要运输物资的线路上,都有上千村民、几百匹马投入运输,背夫们翻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走过紧邻深渊的老虎嘴,冲出蚂蟥山,躲避泥石流,来回需要7天。2006年底,《墨脱背夫》组照在新闻媒体刊出后,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卢广镜头下墨脱背夫的艰难处境,无疑对墨脱公路建设起着一定的助推作用。

“我敢断言,墨脱的背夫是世上绝无仅有的,无与伦比的,人们不会忘记他们为家乡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从墨脱回来,卢广特地加洗一张大图片——在墨脱没有尽头的山道上,白玛贡桑背着物资好奇地打量他的镜头。卢广至今仍忘不了这一幕:“白玛贡桑有一个心愿,他长大后,墨脱公路也该修通了,他开着汽车将家人都接到城市里来。这幅图片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这些来自5个村寨的村民今年他们第一次出山背货。(卢广摄)

当卢广第二次进墨脱时,一名从事30多年的背夫罗布说,他一直都渴望着墨脱公路能早日开通,这样居住在墨脱的人们就不用这么辛苦,这么危险了。可罗布心里又很矛盾,公路开通了,人们坐着汽车进墨脱,他还能当背夫?卢广说:“当墨脱通公路后,沿袭数百年依靠人力驮运物资的历史即将结束,当今的墨脱背夫,更多的却是为徒步旅游者们背行李做向导,算得上近年来的一个新兴职业,许多老背夫也加入到这个新职业中。”

2013年底墨脱通公路通车后,有的痛呼,墨脱会加速融入现代文明,里面的原生态环境可能遭到破坏,中国最后一块净土没有了。卢广听到这样的问题,更是质问这样的声音:“如果我遇到有人说,墨脱就应该让它原始下去,这样生态才会好,那我会告诉他,如果是你的父母生活在里面,你就不会这么说了,你要想想他们如果一个人患上重病,那需要几个人抬一天才能到最近的县城治疗,在我看来,墨脱公路通车后,只会使环境变得更好。墨脱是亚热带气候,适合种植热带水果,将水果运出去,家里经济收入增加后,富裕起来的门巴村民,谁还愿意冒险翻越雪山当背夫,何况墨脱通公路后,任然保留了极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徒步旅游线路,一山可领略四季风情,他们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生态环境自然也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保护。”

2010年12月15日,西藏墨脱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举行通车仪式,墨脱正式“摘帽”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县的历史,墨脱人民也将不再因雪山阻隔而远离世人的视线,墨脱背夫也逐渐成为记忆。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卢广·自由摄影师|


全国摄影艺术最高奖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第47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金奖获得者。1980年开始从事摄影,当过工人、职员,后下海创办照相馆和广告公司,曾在清华大学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摄影。2001年在北京创办阳光聚焦图片网。擅长社会纪实摄影,曾获第47届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当代热点类组照金奖, 2008年获德国亨利·南恩摄影大奖、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助研奖;2009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被授予“2009中华文化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获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大奖。2011年获第54届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三等奖。2013年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奖。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目的地 卢广,用一组《墨脱背夫》组图震撼国人! https://www.51wzxz.com/146000.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