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巴拉山
大概是拉萨以东距内地较近的缘故,习惯称为前藏;那么,以西的一大片,便称为后藏了。从前藏去后藏要爬一个海拔4600多米的岗巴拉山,当然有一条公路盘旋而上,这是一条唯一的通道。从古到今,没有第二条路。
1987年3月我从拉萨去江孜,领略了一番岗巴拉风光。
汽车先要跨过雅鲁藏布江。桥很长,少说也有一华里,阳光下那路面亮得刺眼。可江水温柔得很,全然不象书上写的那么惊心动魄。或许还不到汹的季节;也或许是在老家,它不敢汹。总之它并没有印象中那样的粗野。就这样,车子飞快地掠过了大桥。
车过桥头便立即右转,说话间已是岗巴拉山脚下了,眼前的这条路便是上山的“咽喉”。
这是一条什么路呀!沙土的路面,横卧着一道道沟,象一个弯弯的大搓板,汽车跑在上面简直象跳舞。两旁不时地掠过一个个方盒子似的土房村舍,“盒子”顶上都插着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而墙上几乎都用石灰画上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唰——,一晃而过,根本就来不及细看。司机不管什么景色不景色,只顾开车,上坡也不减速,害得我们一路颠簸,连景也看不清。
这条路就缠绕在山坡上,左转,右转,再左转,再右转,没完没了,车里的人便晃来晃去步步升高。再回头俯瞰雅鲁藏布江已是一线水流了。
这山也没有什么令人惊异之处,没有村庄没有树,光秃秃的,只有几条黑糊糊的牦牛,静静地啃着青草。眺望山顶——也就是一般的山顶吧,不象泰山,雄踞着一个碧霞祠,也不象黄山,拥挤着奇松,它什么都没有。心想,岗巴拉山也就是汽车呼啦一声,平淡无奇地过了。
看来“不识岗山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车近山顶时,一盆大“树”扑面而来。远看象树,走近了却是一个玛尼堆,一个巨大的玛尼堆。
传说玛尼堆是对战神的崇拜,古代西藏多战事,最方便的武器就是石头。遇有情况,守土一方总是选择一个山路的制高点,储集石头备战,无分老幼,都要为石堆添加石块,石堆就是弹药库,成了胜利的保障,所以后来就成了战神的祭坛。再后来,武器换成枪炮了,人们仍不忘战神,聚石成堆顶礼膜拜,就成了玛尼堆。所以西藏至今,所有的路口路边,都有玛尼堆。
眼前的这个可算是超级玛尼堆了,占地就有将近200平方米,圆形,石块大小不一,大的有二百多斤,不知道是怎样扛上去的,最上面摆了几个牦牛头骨,前额骨上端端正正刻着六字箴言。堆顶插满了树枝,密密麻麻一丈多高。环顾四周,视线所能及的地方并没有树,人们是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的树枝呢?那树枝上挂满了五色经幡:兰为天、白为云、红为火、绿为水、黄色在下,它是土,这就是藏族古教说的生命五原质了。西藏到处飘扬着五色经幡,表达了对天神的敬意和对生命的祝福。这里的经幡一是大,二是多,铺天盖地的多,没处挂了便拦腰扯一根绳子继续挂,把个玛尼堆装扮得五彩缤纷。经幡有用纸做的,也有用布做的,有比巴掌还小的,也有比浴巾还大的,全都印上了图案和经文,藏族群众叫“风马”。这成千上万的风马在枝上集合起来,简直象是一棵开花的大凤凰树。
岗巴拉山顶不止一个玛尼堆,路两边到处都是,成群,成片,形态各异又密密麻麻,一个两个你或许不会注意它,但是就怕多,三千、五千集合起来,象野战兵团的战士,列队挺立,你不能不被那气势所震慑。到了这里我忽然领悟,精神一旦至诚,那是可以凝聚成形象的,这光秃秃的山顶突然冒出这么庄严的阵势,不能不惊叹西藏宗教文化强大的张力了。
司机在山顶停下车,似乎用不着招呼,下车每人都忙活着找石头,送到玛尼堆上。司机开玩笑说:“交上买路钱,一路保平安”这大概是过路的习惯程序了,完后司机又忙活着从车里搬出来一大堆东西:泡菜、点心、青稞酒,丰盛的很,铺上一块毯子,大家围坐在一起,打开收音机,那是一顿十分不错的野餐。这也好象是惯例,纵然是急着赶路也非如此不可。
司机喝了酒,照例是要休息,我们便要耐心地等待。地面上是柔嫩的草皮,香烟盒大小的风马星星点点撒在绿草地上。我躺下来,仰望长空,这才发现,顶上的天这样蓝,一种深邃的空灵仿佛正向下垂落,似乎我只要一伸手就能扯下一片蓝天来。一阵微风抚面而过,眼瞅着一股小旋风从我脚边生起,立时,草地上的风马随风卷起,嘀滴溜溜翻动着,追逐着,直上蓝天。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如千万只蝴蝶频频闪动着翅膀,竞高,竞远,渐渐融入蓝天里。
不一会儿,司机招呼上路,大家依次钻进车里,这就要下山了。前面的山口又是一个大玛尼堆,当车子略过玛尼堆的一刹那,全车人突然齐声高叫:“乔——索,索,索……”那流传千年的胜利咒语在山道上空回荡。
(本文选自2013年由民盟济宁市委、济宁金石文化艺术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祝福我的济宁——许庆山散文随笔》一书)
-END-
许庆山(1939~2011),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济宁市人,生于1939年8月,自幼好画,1957年开始版画创作,1959年套色木刻”汽车系列“参加全国第四届版画展览,同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1961年从临沂回济宁,历经坎坷。1966年任济宁地区豫剧团舞美设计。文革中饱受冲击。1982年《闯王剑》获省舞台美术优秀设计奖,并同年底晋京参加全国第一届舞台美术展览。1986年参加全国水彩、水粉画展览。八十年代曾受山东电视台之邀,主持《水浒》及《孔子》的美术设计,后者获广电部『飞天奖』优秀美术奖。1986年调入济宁艺术学校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从事艺术教育十年。
1991年首先提出”运河文化“概念,近年主要研究旅游,苦心孤诣开掘济宁文脉,殚精竭虑振兴运河文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旅游学会区域开发专业委员会会员、济宁运河文化研究会特邀副会长,民盟济宁市文艺支部原主委。2011年《许庆山美术作品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