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轻人热衷喷香水,这些来自西方大品牌的香水,虽然气味的确不错,却大多是人工模仿和调配而成,殊不知“香文化”本身就源自我们东方,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一。从早期的佛家用香,到皇室帝王以及老百姓,厅堂居室无不熏香,各式宴会庆典场合也要焚香助兴,香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社会发展至今,只有西藏地区的尼木藏香,仍保持着纯天然和纯手工的制作,我们在拉萨旅行的时候,就去了著名的“藏香故里”尼木县吞巴乡吞达村,现场观看了手工制香的过程,感触颇多。
吞达村位于拉萨市区以西120公里,地处雅鲁藏布江与尼木河的交汇处,本是一座小山村,却因为是藏香发明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而一直保留着藏香的传统制作工艺,成为西藏藏香生产的发源地,也是藏区最大的手工藏香生产基地。村子里有一块平地,被称为吞弥广场,广场上有藏文字和藏香的创始人吞弥·桑布扎洁白的塑像,旁边还有他的故居可以参观。
传统的藏香制作,主要原料为柏木,吞弥·桑布扎发明了木制水车来磨制柏木成泥,在穿村而过的吞巴河中,至今仍分布着大大小小两百多座用于研磨藏香原料的水磨。依靠水流的自然冲力,带动木制水车,使右侧挂在水车摇臂上的柏木块,昼夜不停地在石板槽中来回摩擦,最后全部磨成黄色的柏木泥浆,成为制作藏香的原材料。
河道边堆放着许多从林芝运过来的柏树,据说都有500年以上的树龄。试想这样粗大的柏树树杆,要完全依然水流的冲力来磨成粉、磨成泥,需要消耗相当久的时间。柏木泥浆磨好后,再制成泥砖,晒到干湿适中就成了藏香的基本原料,便于存贮。
尼木藏香的制作工艺,早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吞达村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生产藏香,全部沿用千年前纯手工制作的工艺。藏香的生产、销售,也成为村民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我们走进这户典型的藏式民居家里,参观一下藏香的制作过程。
房屋中堆放着大量的柏木泥砖,泥砖上方的瓶子里,存放着各种不同的天然香料,如紫檀香、川木香、藏红花、麝香、白檀香等等,不同配方加工而成的藏香,具有各自的香味及价值,比如朝圣拜佛、避凶驱邪、熏蒸安神等。
院子里,非遗传承人“桑珠”大叔,正盘腿而坐制作藏香。在我们到来前,他已经给柏木泥砖中添加香料,揉成了香泥。只见他左手握住牛角,右手大拇指挤压香泥,香泥如有灵性般从牛角的小孔里溜了出来,被均匀地挤成笔直的线条状,手法熟练。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且要一丝不苟的细心活。待细条状的香泥挤满垫板,再用钢尺把两头修理整齐,放到阴凉处阴干,两三天便可以包装成盒,作为商品售卖,千年以来,皆是如此。
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和耐得住寂寞的性格才能做到。无论是制作过程中要求的静心、虔诚,还是藏香做好了敬佛、供佛的用途,都让人体会到藏族人虔诚的信仰。
尼木藏香成品。吞达村在2015年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2019年再列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值得每一位喜欢藏文化的游客前去探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