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沿线高海拔垭口已通多个隧道
制作@《中国自驾地理》
▼

感谢白玉芬老师对本文提供的写作支持
及王铁男老师的图片支持
▼
古老昆仑秘道
在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座巨大的山脉,自西向东贯通新疆境内的帕米尔高原、向东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2500公里,这便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显赫地位的万山之祖——昆仑山。

如同巨龙一般横亘在中国西部的昆仑山,大致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也有一说是分为东西两段),昆仑山口以东为东段,琼木孜塔格以西为西段,中间则为中段。
今天我们的视点,就落在昆仑山西段。
西昆仑是塔里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界山,两地自古以来就有先民生活在那里。
高山阻隔,看似没有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但别忘了,世界上本没有路,不管在多么艰险、多么恶劣的环境下,路,都是人类走出来的。
巍巍昆仑山

越是闭塞的地方,越有交流的必要,出于经济互补的需求,西昆仑南北的部落间早已有了来往。
后来吐蕃与唐朝争夺西域,先民们探索出来的秘道,被吐蕃王朝所利用,在那基础上探寻出几条向外扩张、通向西域的新通道。
自此,古代西域通往西藏的通道,主要有三条:
一、从昆仑山北坡,翻越克里阳达坂的克里阳古道。它是最早从新疆塔里木绿洲通往西藏的古道,被西方探险家称为“叶尔羌之路”。
二、从新疆皮山县桑珠乡,向南翻越昆仑山桑珠达坂的桑珠古道。
三、从新疆于田县出发,翻越克里雅山口进入西藏羌塘藏北草原的克里雅古道,也是西域与西藏之间距离最短、最艰险的一条。
其中的克里雅古道,就是“吐蕃一于阗道”的一部分,在吐蕃占领塔里木盆地后,成为吐蕃进出西域最重要的通道。
但由于山路崎岖、气候恶劣,一般商人旅客难以通行,9世纪中期,在吐蕃退出西域后,这条道路就冷清了。
西域通往藏北的“死亡之路”

在这莽莽昆仑山中最为隐匿的昆仑秘道上,流传着许多故事。
公元1717年,盘踞在新疆的策妄阿拉布坦(清朝时准噶尔蒙古大汗,?—1727年),派遣台吉大策凌敦多布从伊犁河出发,沿着克里雅古道,攻占拉萨,杀了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1720年被清军赶跑。
公元1723年,青海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也是从这条路逃亡西藏的。
1878年,左宗棠的清军追杀白彦虎(1830年2月8日—18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默罕默德.阿龙布,陕西泾阳人,另说是大荔人。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变的回军领袖之一)时,这条路被毁,“蹊径逐绝”。
道路被毁后,它以探险对象这一姿态,重回世人眼中,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彼时,中亚探险考察热兴起,世界各国先后以科考、传教、考古等理由,向中国派遣探险家,其中就曾有俄、英、徳、日等探险家试图穿越这条新藏老线。
但由于沿线海拔太高,加之险峻的高山峡谷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导致他们大多无功而返,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英雄古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
先遣连进藏誓师大会原址
▼


路边能看到一具具骆驼或毛驴的白骨
摄影@王铁男
▼

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师先遣连
进藏誓师大会纪念碑
▼

1951年,新疆军区开始沿这条古道修筑新藏公路,没多久中途就放弃了,改由1956年动工,修建新疆叶城到西藏普兰全长1465公里的新藏公路。
随着新藏公路的开通,这条老线的作用被替代,也就渐渐被人遗忘了,直到2007年,国内骑行先驱杜一从界山达坂出发,单人单车全自助穿越克里雅古道。
2008年,新疆登山探险家王铁男率“英雄古道探险队”翻越克里雅山口,成为1950年以来第一支成功穿越的探险队,还开辟出一条徒步探险线路。
离开普鲁村前的合影
摄影@王铁男
▼
“那魂牵梦绕的克里雅山口,是召唤我们付诸全部激情的目标。在美景和幻觉、梦想和眼泪交织中,我们不断点燃希望,跟随者内心的召唤,一步一步艰难地迈向它。”——王铁男
在那之后,正如王铁男老师所说,克里雅古道就成了国内户外探险者想“付诸全部激情”的终极梦想。
尽管相继有摩旅、自驾者穿越成功的案例出现,但也为数不多,在自驾越野圈里,克里雅古道的难度,不亚于四大无人区。
穿越克里雅,你会遇见什么?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