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2019-09-25 1,364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虽然地处“藏西秘境”,高寒低氧,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接近生命的禁区,但那里却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植物资源。2016年的驻村生活以及后来的调查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让我接近并了解了这些植物中的一部分。

  普兰县城中最显眼的植物是普兰柳。普兰柳的叶子大小随着土壤水分的多少而变化,大小差异十分明显。当地人对这种柳树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在这种柳树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曾在阿里工作过的同志告诉我,上个世纪90年代,普兰县的群众曾向他讲过一个现象:当时人们用的燃料主要是从河里捞出的木头。对此,我向普兰县多油村的年长村民求证,他们也表示,很早以前,多油村周边有许多茂密的森林。普兰柳是最主要的树种。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多油村的普兰柳 摄影:赵国栋

  香草是普兰的另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当然香草并非指某一种植物,而是针对的那些具有天然香气的草本植物。神山圣湖的香草最为著名。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神山和圣湖之名而有名,这既有宗教影响的成分,也有两地独特的自然生态影响的成分;二是两地香草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于香气的特征。除了这两地的香草外,普兰县每个村的周边也有一些香草。赤德村的桑培向我展示了他从村子周围山上采到的一种香草。

  2019年9月4日,多油村的达瓦作为我的向导带我深入纳木纳尼雪山,寻找一种叫作“帮加”的植物。除了50分钟的摩托车车程外,我们另外花费了近5个小时,在海拔5000多米的大山中穿梭。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和了解了山中的许多其他植物。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从纳木纳尼陡峭的山崖上向下俯视山谷中的河流 摄影:赵国栋

  一种被多油村群众叫作“当夏”的植物有着特殊的用途。达瓦说,如果动物或人被狼咬了,就可以用“当夏”来医治,将其捣碎,再将汁液涂抹到伤口上即可。而且,这种植物还有一种淡淡的香气,也是制作藏香的原料。很难想象,这种小小的植物身上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当夏”样品 摄影:赵国栋

  “遮儿阿”是类似于沙棘果一类的东西。达瓦说,“遮儿阿”主要有两种味道,一种是甜甜的,一种是酸酸的。我摘了一颗放进嘴里,是微微的香甜。用达瓦的词形容就是“糖一样的!”一路上,我们遇到了很多“遮儿阿”,我也享受了这天然的美味。直到现在,那种味道依然萦绕在唇齿之间。

  另一种美味是“次就”,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野豆角”。“次就”的果实和家庭种植的豌豆非常相似,只不过种子很少,一般1-3粒。其叶子的形状与豌豆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细密且小。从叶子的外形很难想象二者的果实如此之像。由此我想到在吉让居委会的章杰组调查时,当地群众在青稞地里和周边种植了很多豌豆。在普兰县城周边六个村庄中,豌豆自古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他们喜欢在豌豆未熟时,摘下果实真接放在嘴中,说那种感觉很脆很甜。我尝了一粒,确实如此。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章杰组青稞地中的豌豆 摄影:赵国栋

  藏茴香,在普兰叫作“怎泊”。它由细条状的叶子与紫色的花朵构成,在高原上似一道清新的美景一般。我在霍尔乡调查的时候,仔细观察了贡珠村一位村民对“怎泊”进行加工的过程。他所用的工具全部是石制的。在一块天然的石板上,把“怎泊”放好,再捡出其中的杂草,然后再用一块较规则的小块石头轻轻敲击,直到把“怎泊”捣碎。此时细闻,周围的空气中已经满是一种清香的气息。在熬肉汤时,放入一点“怎泊”,香气四溢,肉鲜汤美。我向很多群众提起“怎泊”时,他们都表达了这一观点。关于“怎泊”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是他们共同拥有的地方性知识。达瓦走着走着突然大声叫着:“怎泊,怎泊!”原来,一株“怎泊”生长在悬崖边上,紫色的花朵格外醒目。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纳木纳尼山雪山悬崖上的一株“怎泊” 摄影:赵国栋

  “撒”是一种带刺的植物,外形似樱桃树的枝条,叶子也非常相像。只不过在叶子上布满了小刺,或许这就是它们在严酷环境中的一种生存保护。达瓦说“撒”的叶子可以作食物吃,但要先用热水过一下,然后再与糌粑一起吃。冬天时,“撒”的叶子变成黄褐甚至黑褐色,但仍然可以吃。牛羊也会以“撒”为食,只不过要克服一下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刺产生的刺痛感。在达瓦的记忆中,虽然“撒”可以为食,但他并不喜欢。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一簇长势很好的“撒” 摄影:赵国栋

  虽然纳木纳尼山上有许多植物,但并非所有的都可以食用。达瓦向我介绍了一种叫“卓西”的植物,人和牲畜都不能食用。它棵株较大,远看那一个个伸展出的分支,就如同含苞待放的荷花一样,颇有气势。由于缺水,我们发现的那株“卓西”已经有些泛黄干枯,但细看,它却仍然顽强地昂首挺立着,好似大自然的王者一般。

  一大簇“酿落”吸引了达瓦的目光。达瓦说,以前没有香烟的时候,人们都是用“酿落”作替代物。它开一种较小的白色的花,叶子形状与耳朵有些相似。以前人们很穷,没有“颇加”(也就是从四川、云南等地运入的“藏茶”),后来有茶叶了,做出上好的酥油茶,边喝酥油茶边吸“酿落”,曾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但现在有了各种各样的香烟,很少有人再吸“酿落”了。

  在供奉或拜佛时,有一种植物是要用到的。这种植物成簇生长,单株成修长的叶状,乍一看与君子兰的叶子有相似之处,但外表布满了小小的毛刺,手轻轻一碰就有尖锐的刺痛感。所以牛羊都不吃这种植物。而它们的根呈两种颜色:外表包着的一层是黑色的,而里面则是红色的。达瓦说,这些红色的东西可以取下来,粘在做好的糌粑上或者“麻儿”(指酥油)上,这样供奉在佛前才有意义。达瓦告诉我,这种植物叫作“莫贼”。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一簇“莫贼”的局部 摄影:赵国栋

  从陡峭的半山腰下到河谷,那里的植物更加丰富,长势也更好。其中有一种植物叫作“离就”,达瓦说人和羊都可以吃。他取下了片“离就”的叶子,从根处开始剥开,然后给我了一小块。那滋味有些酸又有些微微的甜,再细品,则是细微的麻和涩。达瓦笑着说,以前好吃,现在不好吃了。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河谷中的“离就” 摄影:赵国栋

  一路上,达瓦还给我讲解了许多其他植物,比如山羊很喜欢吃的“震固可热”,虽然低矮,但有锯齿状的叶子,花朵呈簇状,从下而上生长于茎秆之上,颜色为淡黄色,十分漂亮。甚至还有一种叫“郞达玛”的植物,这个名字与吐蕃王朝最后一任赞普的名号相同。达瓦说,到了冬季这种植物才没有毒,牛羊就可以吃了。这话不禁让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达瓦很谦虚地告诉我,纳木纳尼雪山中的植物太多,所以有许多植物他也不认识。他补充道:“听老人们说,以前每种植物在他们村子里都有用途,要不然人们就无法生存下去。”只是随着老人们的离世,认识这些植物的人越来越少。他坐下来,话锋一转,笑着对我说:“现在生活这么好,已经不需要再依靠那些植物生活了。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不用担心被人们挖走了!”

  但一些植物好像又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比如制作藏香使用的各种香草,尤其神山圣湖周边的香草。我也曾看到贡珠村的村民在219国道的路边售卖“熏烟治病草”。据当地群众讲,这种草也是生长于圣湖周围的山上。当人生病时,点燃这种草,吸入其烟,则可以缓解病痛。而且,还可以把这种草放入佛像之中,人们叫作“装藏”,这应该是一种长期流传下来的佛像仪轨,代表一种虔诚与企盼。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图为“熏烟治病草”制作的草球 摄影:赵国栋

  普兰群众具备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人们知道不取草根。在描述如何取各类植物时,他们常使用的一个词叫作“刮”,也就是割下草,留下根。

  平措曾是扎西岗边防连的战士,他的家乡是普兰县多油村,他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更多是在以普兰的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调查中,我认同了这句话。在与达瓦的接触中,尤其是进出纳木纳尼雪峰的艰苦行程,让我对当地植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普兰的植物既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巨大的文化资源,在普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中,它们正在改变着那里的生活。(中国西藏网 文/赵国栋)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西藏资讯 西藏普兰的植物与人们的生活 https://www.51wzxz.com/14339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