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见“天空蓝”,放眼四顾“生态绿”。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座城市里每一个人的梦想。在西藏拉萨市,这个“梦想”已经变为了现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高原生态环境,这是西藏拉萨林草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拉萨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对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意识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探索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发展是美丽中国的底色,拉萨市在创建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从未止步,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和成就。近年来,拉萨市始终坚持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实施了拉萨及周边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区域公益林建设、“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探索实施拉萨市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和拉萨市“绿色围城”工程、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等项目,共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8366.83公顷,使拉萨市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城乡环境更加优美。
推动生态建设,念好“绿”字经
九月的阳光,温暖而明媚,驾车行驶在北环线上,可以看到北山山体上成片郁郁葱葱的林木,成片的樟子松、圆柏、白皮松、油松等树木迎风招展,不时传出阵阵清脆的鸟鸣。这里空气清新宜人,置身其中,仿佛处于一个大氧吧。
然而在多年前,北山并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的北山大部分还是荒山秃岭。为了让荒山变绿坡,拉萨市结合“绿色围城”总体规划,进一步开展南北山“树上山”造林项目。而北山绿化是继南山山体造林试验成功之后的一次尝试性推广。北山绿化工作在保护原生植被、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见缝挖坑、见缝插绿”,以常绿常青树种为主的乔、花、灌相搭配,做到“种一片、绿一片、活一片”。该项目由绿化造林和水利建设两部分组成,其建设内容主要为人工造林(见缝插绿)和封山育林,配套工程包括水利实施设备、管护工程、改土工程、防灾工程等内容,涉及人工造林(见缝造绿)面积43.39公顷(650.85亩),封山育林面积757.62公顷(11364亩),在“绿色接力”下,一片荒山秃岭变成了漫山苍翠的小型“林海”,北环线山体绿色生态屏障正在崛起。
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念好“绿”字经尤为重要,绿色也是品质拉萨和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而建设生态绿城,是拉萨市林业工作的绿色使命,也是拉萨市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拉萨市现有林地面积646942.354公顷、有林地面积25388.328公顷、森林面积577552.273公顷、灌木林面积589863.007公顷、森林蓄积量851525立方米、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3.54立方米。全市森立覆盖率为19.49%、林木绿化率20.79%,真正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碟变与跨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造林绿化的重点放在国道、省道沿线和村庄水系周边,着力打造绿色通道和绿色水系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完成造林414641.84亩、完成封山育林222400亩、完成治沙276614亩。党的十八大以来,拉萨市每年人工造林面积就达3至5万亩,是1978年人工造林的3至5倍。
拉萨市造林面积再攀新高,离不开拉萨市积极开展国土绿化管护巩固和补植补造工作。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8年拉萨市已全面完成消除海拔4300以下的“无树村、无树户”,今年将进行补植补造和管护工作,确保造林取得实效。并在海拔4300米以上的“无树村、无树户”开展科学试种工作。截至目前,各县(区)正在组织当地群众进行补植补造工作。
加强资源管护,筑牢防护“网”
林业发展的成绩单中,一项关键的指标是森林。加强林业资源管护,守住生态底线的工作开展中,拉萨市千方百计筑牢森林资源的防护“网”。70年来,拉萨市林草经历了单纯的种树,到植草种树并列前进,再到国土绿化大规模高质量推进。为了给生态环境脆弱的青藏高原打造一道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拉萨市通过“环境立市”战略,进行“南北山绿化”“两江四河”“ 消除无树村、无树户”“绿色围城”“山水林田湖草”等一系列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改造工程,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绿化美化等举措,让生态文明之风涌入高原圣域,让绿色家园、绿色校园、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时尚。
同时,拉萨市南山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约为3521.7亩,栽植各类苗木120万余株,在全区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山体人工造林零的突破,把昔日荒凉的南山改造成了一片绿林,让拉萨园林城市的名号更加大放异彩;2018年在全区范围内拉萨市率先全面完成海拔4300米以下消除“无树村” “无树户”任务,共消除“无树户”18679户,完成6个造林绿化重点村组和17个生态文明村造林绿化任务,累计完成造林2.21万亩。在当雄县、尼木县、墨竹工卡县海拔4300米以上部分村居试种栽植北京杨、细叶红柳、旱柳等各类苗木1882株,目前成活率达70%以上;投入1.23亿元打造机场高速绿色廊道和绿色水系;投入0.27亿元打造拉林高等级公路绿化长廊;2016年以来全面启动“绿色围城”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种植面积5051.5亩,完成投资3.55亿元,种植草坪7100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177万余株。
发展绿色产业,巧吃生态“饭”
“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拉萨市积极探索实践路径,推进扶贫苗圃建设,使得林业产值不断攀高。在曲水县才纳乡净土产业园区的温室大棚里,才纳村村民央金正在修建苗木,见到记者的到来,她自豪的说道:“上个月因为家里有事,我好几天家都没上班就拿到了四千多的工资,而且工作轻松,一点都不累人。”
随着拉萨市林草机构从科级到县级的提升,拉萨市林草迎来了最为光辉的岁月。2003年设立的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投入1352.6万元,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萨段)的一、二、三期建设,并配套开展了该保护区湿地保护项目、信息化管理项目等工作,保护区工作进入“全方位”“立体化”模式。
自2008年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以来,共兑现补偿资金1.02亿元。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商业保险试点建设通过政府公开招标进行了投保,积极推进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商业运作。目前全市“23个保护区和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布局初步形成。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林周阿郎司布白唇鹿市级自然保护区、墨竹朗杰林村市级沙棘林自然保护区、曲水秀色才纳市级自然保护区、19个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及热振森林公园、尼木森林公园,成为拉萨市“环境立市”和“产业兴市”战略发展新资源、新优势。
2002年、2014年先后开展了全市第一次、第二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及规划区内森林、湿地和绿化资源调查工作,进一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拉萨市纳入补偿的公益林面积为7435270.52亩,其中国有公益林面积为7269681.06亩、集体和个人公益林面积165589.46亩、2019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为3811.59万元、公共管护经费149.14万元,护林员人数3423人。
拉萨市森林公安局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四年,始终围绕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行政执法;2016年新成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全市应施监测面积约970.49万亩,实施监测面积 896.41 万亩,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到了较低水平。
70年风雨征程,新时代号角吹响,拉萨林草将一如既往走在绿色发展道路上,奏响新时代绿色发展协奏曲。如今,在拉萨这片土地上,一块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交织出最绚丽的图景。如果说经济发展、产业建设、社会进步撑起拉萨未来走向,那么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更如一鸟两翼,伴之左右,撑起了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拉萨可持续发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