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上的天路守卫者

2019-04-04 95

走318国道川藏线,翻高山、跨急流,既能望见蓝天碧水、雪峰突立,也能看见山峦起伏、林海苍茫。这条于1958年正式通车的公路,一直是西藏的经济动脉,也是与内地沟通联系的重要通道。

  美景往往与危险并存。318国道川藏线也被认为是我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近日,记者从昌都市区出发,沿318国道川藏南线,驶往林芝市,途经“怒江72道拐”、怒江沟、“通麦天险”等公认的危险路段,天堑已然变通途。 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天路守卫者”们,娓娓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地点:“怒江72道拐”

  连续23年冬季不断通

  翻过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垭口,不远处便是川藏线上赫赫有名的“怒江72道拐”。蜿蜒曲折的公路在山体一侧来回盘旋。从观景台上看下去,让人望而生畏。

  险峻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观景台上,摄影爱好者摆出“长枪短炮”忙着拍照留影。而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养护十七中队的班长莫未和战友正在操作灌缝机修补沥青路面。

  莫未虽然兵龄不是班里最长,却是班里“守拐”最有经验的。“以前还是土路时,我们要先用车子拉泥土,铺到公路上,靠人工把里面的大石头一点点捡干净。”这位在“72拐”服役了14年的老兵向记者回忆起当年养路的情景。

  2012年,该路段从原来的土路改建为柏油路。官兵们用上了新型装备和技术,但辛劳并未减少。“夏天太阳大的时候,沥青高温,很容易把人烫伤。”莫未的手上和腿上都曾受过伤。

  道路的改善带来了车流量的明显增加,而“怒江72道拐”是极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地势险峻、弯道众多的路况,考验着驾驶员的经验和技术。复杂的自然地质环境,也增加了行路的风险。

  “夏季多雨,道路旁的山体容易出现滑坡、塌方。冬季一有冰雪情况,车辆极易打滑,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危险。” 养护十七中队指导员简宇生说。

  为了保证道路畅通,中队的战士们每天都会对管辖的90多公里道路进行巡查,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就要及时处理。“平时只要一下雪,我们第二天就会立即安排除雪车上山除雪。”简宇生告诉记者,这条路段已经实现了连续23年冬季道路不断通。

  地点:怒江沟

  那座一直保留着的桥墩

  驶下“怒江72道拐”,继续行进约1个小时,便到达了怒江沟。在这里,新建成的怒江大桥不久前刚通车,桥面可承重50吨,结束了老桥承重力低、单边限速放行的历史,方便了往返于川藏线的车辆。

  陕西延安人白刚,自2006年就来到怒江沟服役,主要从事抢险救援工作。他一直记得刚来怒江沟时听到的故事:在修建第一代怒江大桥时,一位战士不慎掉入混凝土里,碍于条件限制,当时无法将他救起,这位战士便被浇筑在了桥墩里,牺牲了。时至今日,为了纪念60余年前进藏修桥的战士,那座老桥墩依然保留着。

  “怒江大桥是整个川藏线上的咽喉要道。这里断了,318国道就断了。”作为守桥人,白刚和战友们深知责任重大。

  然而,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多发的怒江沟,有“风吹石头跑”的说法。峭壁岩石摇摇欲坠,怒江水流湍急。刚来中队的时候,老兵就告诉白刚,“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活”。

  “去年,中队仅在怒江沟一带就抢险80余次,清理泥石流塌方累计3万余立方米。” 养管此路段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养护十六中队指导员史健懋介绍道,“发生泥石流堵车时,群众就住在我们的驻地。”

  60多年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一直在这里代代相传。

  地点:通麦大桥

  天险没了,百姓受益

  跨过怒江沟,在风雪中翻越安久拉山,记者在波密县休整一夜后启程去往鲁朗镇。

  传说中的“通麦天险”是此行的必经之地。因泥石流、塌方等自然灾害多发,这条约20公里的路段被戏称为“世界公路病害的百科全书”。2000年,易贡特大山体滑坡甚至摧毁了原来的通麦大桥,导致川藏公路断了8个月。

  如今,站在易贡藏布江边,眼前并排横跨江上的三座大桥见证了通麦从天堑变通途的巨大转变,也记录了守桥官兵们的艰辛付出。

  2000年5月,易贡特大山体滑坡后,为了给正在修建的临时保通桥运送材料,搭起了一座悬索吊桥。2000年12月,临时保通桥建成,但由于承重仅有20吨,过往车辆经常排队等着过桥。

  当时还是新兵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养护四大队大队长王发明记得,驻守大桥的官兵每天都要疏通拥堵车辆,反复和路过的群众做解释工作,“遇到塌方堵车,最长的时候要堵6~7天。”通麦兵站四级军士长吴小勇负责为往来的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我们送饭到塌方区,本来只要2小时的路程,得走大半天。”

  2015年,两座小桥旁的通麦特大桥建成,总承重量可达400吨。2016年4月,通麦特大桥、迫龙沟特大桥、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共同形成的“五隧两桥”正式通车,“通麦天险”不复存在,原来2个小时的路程也缩短至20分钟。

  “道路状况改善了,但养护标准更高了。”为了让雨天排水通畅,养护十三中队上士任洪波和战友们正在进行清理道路边沟中的杂草。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飞石伤及过往车辆,官兵们还在沿路的山坡上植树固土。

  天险不在了,通麦村的老百姓是直接受益者。李朝江的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以前来吃饭的大多是经过的货车司机,现在有很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玩转西藏–西藏第一时尚旅游网,最丰富的西藏旅游景点西藏旅游攻略游记西藏自助游自驾游西藏美食住宿购物信息西藏吃喝玩乐,尽在玩转西藏网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西藏资讯 川藏线上的天路守卫者 https://www.51wzxz.com/13807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