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线刻:“藏漂”带来的东巴文化

2014-07-21 404

拉萨怎么会有线刻?说起线刻,很多人都会陌生,不过如果你去过丽江的话,就会多少知道一点,因为这是云南东巴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可它怎么会跑到拉萨来呢?要知道,今天的拉萨可是一个南来北往的旅游热点城市,是“热”的地方,就会充满生机,是“热”的地方,就会有文化交融,在拉萨帕廓街附近的钦古巷就有这么一家全拉萨唯一的线刻小店,它是由一对“藏漂”情侣所开,他们将东巴文化带到了雪域高原。 装修店面拉萨河畔扛来卵石在一块直径约20多厘米的圆木块上,李汉变换着不同的锉刀,小心翼翼在黑色的漆面上刻画出一根根白色的线条,图案是“佛手拈花”,圆润的佛手,两指轻握一支莲花,简洁有如敦煌壁画。 室外,拉萨下午的阳光强烈地照在门上,室内,李汉在工作平台上开着台灯,丝毫不敢有所差池。 李汉,24岁,湖南邵东人,小胖的圆脸,头发向后扎着个短马尾,腼腆而文静。他的小店叫钦古木雕工作室,店名刻在一块木板上,挂在门口。一扇约一米多宽的藏式黑框小门就是店门,店门多宽,小店就是有多宽,纵深也仅最多三米,墙上挂满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圆盘,上面图案各不相同,这些就是他的艺术作品。 工作平台是四根木桩搭块木板做成,地面没有铺地砖,而是混凝土上铺卵石。“这些卵石全是我们一趟趟从拉萨河边用袋子扛来的。”李汉的女友茜茜笑着说,去年3月才开的店,每月租金600多元,虽不算贵,但对零基础的他们来说,一切都要从简,所有装修都是靠自己。 浪漫情缘骑行路上找到女友 茜茜大李汉两岁,也不是西藏当地人,而是来自成都,说起他俩的相识还挺浪漫。2011年8月,从马来西亚读书回来的茜茜,因为一直酷爱户外运动旅行,于是与几个朋友商量着骑单车从川藏线进藏,他们从雅安出发,在芒康时遇上了也在和朋友骑单车旅行的李汉。两队人各自行走,快慢不同,有时李汉他们在前面,有时茜茜一队又到了前面,大家每天都会遇上几次,一来二往,也算互相认识了,不过并没有一见钟情。 到达然乌时,恰好茜茜过24岁生日,两队人马都来给茜茜过了一个简单而快乐的生日,呆了几天后,李汉一行先走,后来茜茜在路上犯了牙痛,就在通麦小镇住下,李汉得知后起来对茜茜照顾有加,让茜茜感觉无限温暖,此后两人就相爱了。到达拉萨后,李汉原本是想走遍西藏周边的印度、尼泊尔等几个国家,可没钱了,于是在拉萨留了下来,想挣点钱再走,茜茜也就留下陪他。可怎么挣钱呢?李汉以前毕业于湖南专科学校计算机专业,后来又到云南继续学习计算机。一次偶然到大理,被云南的东巴线刻木雕艺术深深吸引,于是开始跟着师傅潜心学习,没想到自己的作品渐渐也能被游客购买,在丽江工艺品店展出时甚至不定期有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游客购买。这大大激发了他的兴趣,从此线刻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到了拉萨,李汉发现当地虽然有闻名世界的唐卡艺术,不过还没有一家线刻店,于是他和茜茜商量后才开起了这家小小的工作室。 起步是艰难的,开业十多天都没有一单生意,茜茜十分着急。“我当时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李汉说,终于在4月初,有了第一单生意,是一家店开业要他用线刻木雕做两块招牌,虽然只挣了两百元钱,不过总算开了个头。 工艺繁复有的作品要花二三十天 据了解,在丽江纳西民间艺术中,最具魅力的是东巴木雕,“东巴木雕”在纳西语称“多玛”,在丽江古城不论高门大户还是普通民居,都讲究在屋檐、窗扇、门扇、家具上雕上各种花纹。由于现代建筑和家具已经很少雕花,雕刻工匠们就转向其它市场,独具特色的东巴木雕便应运而生。从表面上看,线刻工艺似乎很简单,但在实际雕刻过程中并非易事,它要求刀法熟娴精练,有水到渠成的功力。由于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或核桃木为材料,李汉说,他的线刻所用的材料都是从内地托运过来的优质杜鹃木。线刻工艺十分复杂,要先订做木板,木板得有一定幅度,需要作打磨,才能更光滑。然后是上底色,根据图案题材的不同,要上好几道色,一般先上一层白色,干后再上红色,然后再上青莲,最多的要上六七层色。然后再用锉刀刻出不同颜色的图案线条,没有先描画,下手时就要想到线条应该走到什么位置,最后是用尖刀作点刻或镂空。一件雕刻作品,线条起了很大作用,线条特有的刻画力和装饰的韵力,才能使作品雕刻干净利落,形体清晰,脉落分明,没有准确简结的动态线会使作品含混不清。所以在表现动态线时,应把握好动态线,用线来营造节奏感。 线刻刀法力求细腻精巧,流畅有力,线条起伏,各有奇姿,各传神韵。在线刻中最关键的是下手的轻重,这全靠经验和细心,如果一刀下去重了是没法弥补的,刻一件作品要几千刀,错一刀都会前功尽弃。所以线刻相当费时,最简单的作品也要一天时间,稍复杂些要一周或十天,最复杂的作品要花二三十天才能完成。正因为工艺费时费力,因此无法批量生产,也因为周期太长无法在网上开店。 虽然李汉的线刻艺术来自东巴文化,不过他到拉萨后被藏族的宗教和文化深深吸引,时常到唐卡店中观摩,也常到寺庙中学习宗教知识,请僧人讲解宗教的各种图案的意义。通过大量学习,他也开始尝试着在自己的线刻作品中加入宗教图案和西藏元素,他先后创作完成了《绿渡母像》、《智慧之剑》等大量佛教题材线刻作品,也创作了《野牦牛》、《藏羚羊》等众多散发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线刻作品。不想这些带有浓浓西藏味的作品大受欢迎,特别是《十相自在》图前后做了三个了,本来是想做一个来做展示,可在店中每做一个就立即被买走一个。 “当然,也有很多作品都是游客定制的。”李汉说,一次有对情侣定制了一个“爱”字的线刻作品,他们要为自己一路骑行的爱情故事留一个纪念,这让李汉很感动,因为他和茜茜的爱情故事正是一路骑行。 Tips东巴文化在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丽江市,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这个只有39万人口的民族,勤劳智慧,至今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东巴文化。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云南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所谓东巴文化,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文化,包括东巴舞、东巴画、东巴音乐、占卜、医学和东巴文字。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东巴文,这是一种象形文字,其产生的年代据说比甲骨文还要早。 东巴木雕在纳西艺术中,最具魅力的还是木雕。东巴木雕主要以杜鹃木为材料,这是一种乔木,雕刻家们在这种木头上,用线刻、浮雕、立体雕的手法,雕出圆形、方形、立体的图案。这些图案或具象,或抽象,都非常古朴美丽,有民族风味,有的浮雕让人想起了非洲的面具、毕加索的画,而线刻则让人想起了丁韶光、袁运甫的画。线刻有的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少女弹琴、挑担、犁田、种地的画面和热带植物花鸟等;有的取材于英雄故事,表现纳西族战斗英雄三多,身着盔甲,挂着弓箭,骑在马上的勃勃英姿。 木雕保存木雕可以存放在温度20~30℃左右的环境中,不宜放在潮湿、温度高、有阳光强烈照射的地方。木制选料可以保存在很多年以上,雕刻曲线(人为破坏或其它因素外)永久保持不变。需要注意的是,长期阳光照射会导致该工艺品出现裂纹,不能用水浸泡会导致工艺品的着色脱落,烘烤也会使该工艺品出现裂纹。

拉萨线刻:“藏漂”带来的东巴文化



拉萨线刻:“藏漂”带来的东巴文化



拉萨线刻:“藏漂”带来的东巴文化



拉萨线刻:“藏漂”带来的东巴文化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拉萨线刻:“藏漂”带来的东巴文化 https://www.51wzxz.com/137937.html

上一篇:

已经没有上一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