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雪山脉在日喀则境内被砍了四个缺口,它们形成了日喀则“四大名沟”:吉隆沟、樟木沟、嘎玛沟和亚东沟。这四条沟有着共同的特点:发源于雪山,海拔从5000米一路下降到3000米,经低处流到国外。
因为一张照片,倒影控们踏上了吉隆沟的旅程;未知的希夏邦玛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马卡鲁峰除了像冰激凌,我们还看过它展翅如雄鹰一面;嘎玛沟里的珠峰东坡除了我们,又有几个人见过?
风景在哪里我们就走到哪里,面对美景我们不再仅仅只是个观客,我领着一群资深“马叉”队员,将我们的身影雕刻在这次旅行的四大沟中。
线路:深圳——拉萨——老定日——吉隆沟——聂拉木——希夏邦玛南坡大本营徒步3天——聂拉木——珠峰大本营——曲当乡——晓乌错——卓湘营地(兰花谷)——汤湘营地——俄嘎——珠峰东坡大本营——俄嘎——措学仁玛——曲当乡——定结——岗巴——多庆错——亚东——江孜——拉萨——深圳
吉隆沟——由一张照片引发的旅行
吉隆沟:藏语意思是“幸福舒适的山沟”,身处珠峰自然保护区南翼,自然独享天成的美景。吉隆藏布江顺着蜿蜒的山谷向南飞泻,两侧山峰林立,气势巍峨,层峦叠翠的山谷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森林植物,山顶则是终年积雪,气度不凡,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便是这儿真实的写照。(做成小块文字,每一个沟前,都做个相同的块状文字)
误入村长家
这次去吉隆沟与一张雪山倒影的照片有关,红草地、大石头、两座雪山在静静的湖水中映出清晰的倒影,仿佛世外桃源一般。在吉隆镇的大街上,我问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在哪里可以看到雪山的倒影,真让我这个倒影控抓狂。
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在雨中坚持徒步上山,因为宾馆的老板告诉我们山上有两个美丽的村庄,还可以看见一排雪山。
9点50分,徒步正式开始,从招待所的左边转左,这是一条当地人和畜牧行走的道路,路迹比较清楚,基本没什么岔路,回望吉隆镇非常美。但好景不长,不一会雨就下大了,我们赶紧穿上雨衣上路。
喜欢吉隆沟是因为知道在喜马拉雅山被“撕裂”的山体中,它是一条又深又长的沟。这条沟基本上是笔直的,就像一副巨大的犁铧沿南北向瞬间划过,两侧的山坡就是其翻开的岩浆土石堆砌而成,其边沿至今还保持着锋利的“刃”,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吉隆沟雪山的倒影的照片。
吉隆镇由于是中尼边境,可以看到不少尼泊尔人在街上活动,大部分是放羊倌,试想着他们赶着一大群羊翻山越岭来到这个世外桃源,就因为这边草木繁茂丰美。路上赶羊的羊倌经过我们身边,带过一阵久违的尼泊尔风。
帕巴寺位于吉隆镇中心地带,据传为松赞干布依照尼泊尔赤尊公主的建议而修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赤尊公主进藏时随身带有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其中的瓦帝桑布之尊就被安放在帕巴寺。墙角堆有印有经文的玛尼石,安静的寺庙外除了我们没有一个人影。大殿里香雾弥漫,暗沉的光线中可看到古旧的唐卡,殿内传来颂经的声音,门口整齐地摆放着几双鞋……远山云雾迷漫,帕巴寺笼罩在雾气中更显静谧。
终于翻过垭口到达乃村,我们喜出望外,垭口下方有一个观景台,有一个水池和一所漂亮的房子,原来这是村长的家。村长家有个可爱的小孩,成了我们争相拍照合影的对象,每人先喝了几杯酥油茶。接着跟主人商量在这里吃午饭,没想到主人家非常重视,几乎全家出动。不一会,酸奶来了,荞麦饼来了,烤土豆也来了,平时我们是有点不习惯藏餐的,但今天大家都吃得很爽,有人喜欢这里纯正的酸奶,有人喜欢甜甜的土豆,而喜欢摄影的更喜欢用相机记录藏族同胞真实的生活,几个微博控也不停地微博直播。
雪山倒影被我们抢拍啦
不知不觉在这里度过了两个多小时的特别时光,我们决定沿盘山公路下山。远方云雾缭绕,身旁的路蜿蜒曲折,再加上途中有几处塌方把路堵死,任何车辆都无法上来,山上这些隐秘的村庄注定只属于我们这些另类的徒步者。
第二天清晨7点不到醒来,推开窗户,看见有星星闪烁,知道今天是个好天气,赶紧叫醒队友起床收拾行李上路。我们边走边拍,抄近路直奔姆拉错,上到垭口的时候,发现有些人早已在那里等候日出了。放眼望去,这里确实是最佳观景点,可以俯瞰吉隆镇全景。
“葱头,我看到拍倒影的地方了!”正当我还沉浸在等待日出的平静中时,我听到蓝桥兴奋的声音。我寻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的确,湖里正隐约地显露出雪山的影子。不经意地发现,让我们真有“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火速下到湖边,此时,阳光越来越亮地照在四周,湖里雪山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当我们近距离地与雪山倒影四目相对,随心所欲地拍着湖中雪山时,那一刻的幸福可想而知。
原来幸福真的需要等待。这几天吉隆沟一直下雨,要看雪山都非常困难。很多人半夜赶到,因为天气不好,第二天一早就走了。还有一哥们,在吉隆呆了三天,天天下雨,今天天气刚好,但他一大早就乘车走了。我为他们惋惜的同时也为自己庆幸,感谢老天爷,在我们即将离开吉隆沟的这一天,雨过天晴,柳暗花明,美景如期而至,四周的雪山依次打开,我们等来了日照金山,如愿以偿地拍到雪山的倒影。我们看到了最美的吉隆,这个人间仙境一般的地方,真的值得花时间慢慢体会。
今天注定是美妙的一天,我们第一段吉隆沟的行程,因为老天爷的眷顾而画上圆满句号。这西藏最后的秘境,一生可能没有机会再来第二次,可这一次就足够完美。
吉隆沟,就这样在郁闷中开始,在完美中收官。前路是什么,真的总是让人值得期待。
樟木沟看希夏邦玛,让你一次看个够
樟木沟:位于西藏聂拉木县境内的希夏邦马峰东南侧,平均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770米,属亚热带海岸气候,加之南面吹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随着地形的抬升,湿润的气候造就了这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资源,有藏雪鸡、血雉、小熊猫、棕尾虹雉等众多的珍禽异兽,主要植物有杜鹃花,玉兰花、桃花、香蕉等。
惊喜总在不远处等着我
2点离开吉隆县城,3点到达海拔5250米的马拉山垭口,很快就看见希夏邦玛了。今天的天气真好,云层很薄,希夏邦玛一览无余,我们尽情拍照,弥补上次经过没有看见的遗憾。车子继续朝着佩枯错的方向开去,我急切想拍一张希夏邦玛和佩枯错交相辉映的照片,那是我期待已久的愿望。
终于看见佩枯错了,我们在一个最佳的观景点停下,很多人已经HOLD不住了,朝着湖边奔去,我很理解,其实我也想去,但要走到湖边再回来估计两个小时都不够的,我只好喊住他们不要走得太远。小麦子告诉我,她已经忍不住流泪了,好多年没有看见这么漂亮的湖了,我的眼泪也流出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被风吹得流泪。不论如何,可想而知,这时的佩枯错和希夏邦玛有多美,带给我们的快乐无以言表。
车子沿着佩枯错前行,左边是蓝色的湖,右边是白色的山,我们目不暇接,快门按个不停。离希夏邦玛近一点,再近一点,我一直在寻找另一个最佳拍摄点。终于,我们等来了又一个兴奋点,有两群羊正在公路边吃草,和远处的雪山融为一体,这正是我们期待的画面。
虽然我们再也没有停车拍照,但希夏邦玛一直在我们身边,变换着不同的姿势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把我们的幸福感撩拨到极致。
今天注定是美妙的一天,吉隆沟的行程因为老天爷的眷顾而画上圆满的句号,虽然接下来的行程将更加困难,可是我们期待希夏邦玛、珠峰东坡、多情错,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终于,到达了去往樟木的岔路口。眼前的景色让我完全惊呆了,樟木沟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因为前几天连续下雪,这里已经是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而希夏邦玛还在我们的右手边,只是现在看到的是它的东面,天上的云,地上的雪,远处的山,不停地变换成各种组合,让我们不得不拿出相机继续拍个不停。
当我们到达海拔5118米的垭口时,有个很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领略尼泊尔风情,尽在樟木镇。垭口大的风很大,远处的雪山被遮挡,我们赶紧离开,之后是一路下坡。
在聂拉木县城休整,准备往希夏邦玛出发,牦牛队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的杂牌军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在过了一座桥后是一块大的草地,要仔细观察垭口方向和翻越垭口的起点。但队员已经等不及开始自己翻垭口了。这个垭口非常的不明显,路迹也很多。不一会,整个队伍就散了,大家各自为政,都想抄近路,最快到达垭口,但都不知道垭口到底在哪里。最后还得等牦牛队,跟着它们走。其实这个垭口的难度并不大,如果跟着牦牛走,可能绕点路,但走得轻松。如果是自己直上,因为要一边找路一边攀爬,看似走了近路,其实费了体力。
希夏邦玛是唯一一座整体都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雪山,它的两个大本营都在中国境内。我们对这条线路了解甚少,也没抱多大期望,主要是把它作为珠峰东坡徒步活动的拉练,顺便磨合队伍,没想到它却给了我们这些没准备的人巨大惊喜。
没过多久开始下雨了,一会下一会停的,我们的雨衣也是一会穿一会脱的。转过一个山坡,看到的另一番景象更让人崩溃。 这里是阴面,所以眼前要穿越的山坡全是积雪,还没来得及融化。为了保存体力我们都没说话,渐渐地,感觉脚步开始变得沉重,雪坡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负重的牦牛踩出大大的坑,然后再费力的拉出来。大家都佝偻着前行,我一路狂奔,一边找路一边观察前后队员,心里很担心几位女队员体力能否支撑。天色渐黑,队伍已经逐渐拉开距离,饥寒交迫,天空还飘着小雨,风景全无,我们的想法只剩下一个,赶快到达营地,钻进帐篷,喝一口暖暖的汤。
令人头痛的“混帐”
因为路迹不是很明显,完全靠感觉,老虎和相守走到山坡的上部,而我则慢慢下走,因为我知道营地肯定是在河床上的。
我让先到的队员们赶紧扎营,但问题又来了,之前并没有分配好帐篷,队员又没有到齐,如何扎营呢?这时也只有我根据平时对队员的了解来安排一男一女“混帐”了。两个牦牛工不错,帮我们铲雪,很快9顶帐篷都扎好了,最慢的小迷糊也到了。队员整体状态还好,只有个别人有些高反症状,躺在帐篷休息。
队员们开始做饭,16人一起做饭是不可能的。所以,今天第一次的徒步是一个做重要的磨合,如何混帐?如何搭伙?如何分组?都要找到最佳组合才好。虽然我们队员之间都很熟悉,也都具备团队意识,但分组与合作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接下来还有十几天得过营地生活。好在我们虽然是9男7女,但好在只需安排好一个混帐,然后按照帐篷的分配来安排搭伙,大约4人一组,男女搭配,我和游民机动。
吃完饭,很多队员也走累了,9点不到队员们全钻进帐篷休息了,只有我和蓝桥还像幽灵一样在营地四周晃荡。
幸福从天而降
第一次醒来在深夜12点半,已经算希夏邦玛的第二天,可这只是我平时睡觉的时间。想知道今天的天气怎样,走出帐篷,好在我有800克的超级羽绒服。看到满天的星星,我暗自祈祷,希望今天是个好天气。
半信半疑地拉开帐门,哇!我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住,雪山!就那么直挺挺的暴露在面前,昨天如此远的雪山,现在感觉都移到了我们跟前。当钻出帐篷看到四周的全景后忍不住惊呼,哇!好漂亮,各个帐门陆续拉开,传来一片惊呼,就在这么不经意间,就在大家毫无防备的时候,上天眷顾着我们,为我们展示西夏邦马山区的神奇与壮丽。
10点从营地出发,谁知上到山坡一看,景色更加震撼,西藏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翻过这个坡会是怎样的情况在等着你。队员们兴奋不已,我们从来没有离雪山如此之近,这么好的徒步路线,为什么没有人来走,在聂拉木县城碰到的大多是老外,当时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一定要把这条线路介绍给国内的驴友,因为沿途风景实在是太漂亮了!
幸福的时光慢慢过去,接下来是永无休止的爬升,4800米、4900米、5000米,大本营似乎还是遥不可及,而我们的脚步却越来越沉重,体力开始下降。下午3点,我终于到达5133米的观景平台,从这里已经可以看见希夏邦玛主峰了,虽然最后我们没能到达大本营,可是我们没有遗憾,反而充满幸福,因为我们不在乎结果,更在乎过程,而整个过程只能用完美来形容。
嘎玛沟——与世隔绝的美
嘎玛沟:它长期与世隔绝,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外界的侵扰,惟一的交通工具便是牦牛。在上世纪,美国和英国探险家相继对嘎玛沟进行了考察,他们都被这里梦幻般的自然美景所折服,赞誉嘎玛沟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山谷”,“ 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 这里能欣赏到珠峰(世界第一高峰)、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马卡鲁峰(世界第五峰)。但能到达嘎玛沟的人极少,这条美艳的山谷依然静偎在珠峰的怀中,独享着雪域净地的孤高与清傲。
兰花谷仙境,看着雪山发呆
我们选择的徒步线路是嘎玛沟上段的珠峰东坡大本营,徒步的起点在曲当乡。从扎西宗到曲当乡的土路非常难走,80公里我们的车子开了近三个小时。到达曲当乡之后,我们先去乡政府申请牦牛,这里的牦牛是由乡政府统一安排的。但牦牛工一般都不懂汉语,沟通起来会比较困难,又找了两个略懂汉语的年轻人作为我们的向导。
徒步从优帕村开始,沿途可见几个美丽的村庄。不一会就开始爬坡,第一天的目的地是晓乌错。由于我们已经在吉隆沟和希夏邦玛适应过,队员们的身体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没有了高原反应,大家都走得很轻松。
在嘎玛沟的第二天是个好天气,我们第一次看见马卡鲁峰,还拍到雪山在晓乌错湖中的倒影。由于晚上下过一场小雪,海拔4900米的小乌拉变得更加的漂亮,我们如同行走在白色的童话世界之中。今天的营地选在一个富有诗意的地方,兰花谷,可惜这个季节看不到兰花。向导告诉我们,5月的时候是这个山谷最美的季节,到处都是盛开的兰花。
第三天离开营地我们就开始右拐爬一个陡坡,在原始森林中穿行的同伴已经适应走得很轻松,只上升了100米,我们就看见嘎玛沟了,之后就一直沿着嘎玛沟自东向西行走。随着海拔的上升,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风景也越来越漂亮,环视嘎玛沟,却是越看越壮观。
海拔越来越高,嘎玛沟对面的雪山离我们越来越近,看着走在前面的队员,感觉他们就像是站在雪山之巅,非常壮观。在一个海拔4400米的拐弯处,有一个玛尼堆,上面挂着经幡,我知道——我们可以看见珠峰东坡了。这是藏族同胞的习惯,看见雪山的地方都会有玛尼堆和经幡,以表示他们对雪山的敬畏。
我们到达一个大的平台,嘎玛沟和三座8000米的雪山展现眼前,我们被彻底震撼,这里就是传说中的汤湘观景台了,世界上最壮观的观景平台。
在无数人追求大都市繁华生活的时代,一群坚持和勇敢的人,却来到人迹罕至的嘎玛沟,为的就是能在这样的地方看着雪山发呆。我们庆幸自己的坚持,兴奋地享受着眼前的一切。
一边下山,一边观察水源,终于,我们看到一条很小的溪水,沿着溪水上行,找源头。水虽然很小,但足够我们一支队伍使用的。迅速安营扎寨,为明天的日出准备。
一生能几回,同时看三座8000米雪山日照金山
早上6点左右,我赶紧吆喝队员们起床去汤湘观景台等日出。蓝桥还特地把炉头和套锅、咖啡、茶叶带到观景台,我们准备在这个世界级的观景台打持久战。夜是寂静的,而我们的心跳却在加快,因为在月色朦胧之中,我们看见三座雪山静静地在眼前展现,脚下嘎玛沟的河水泛着银光。我们知道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期待太阳升起,见证旷世美景的诞生。
队员们都陆续上来了,没有人会放过如此难得的机会。大约8点,第一缕阳光开始把珠峰照亮,接着是洛子峰、马卡鲁,8844.43米,8516米,8463米,山峰每一点高差的变化,都被日光觉察。从月色朦胧到日照金山再到一览无余,我们见证太阳的缓缓升起和轻抚三座8000米雪山的柔情多姿。
人此一生,有几人能同时看到三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被阳光亲吻,而我们何其幸,成为那幸运之人。我们想出各种高难度的POSE,排成一排遥望雪山,情不自禁高唱起《青藏高原》。
离开营地后我们开始下坡,第一段就是要下一个270米的陡坡来到到海拔4260米的嘎玛沟底,沟底有一条小河,我们要过一座小桥。过桥之后又缓缓地上升,不到两小时我们就到巴当了,这里有几个美国人在这里扎营,路上还碰到过一个60多岁的日本人,遗憾的是这几天一个国人都没碰到。
之前的部分我们都走得非常轻松,没想到过了巴当就要横跨一个又长又陡的碎石坡。我走在队伍的最后,看着前面的队员,像小蚂蚁一样在一片巨大的碎石坡上爬行,场面非常的壮观,过了碎石坡,前面有一拐弯处,当前面的队员走到那里的时候,真有天际漫步的感觉。转过这个弯,就可以同时看见珠峰、洛子峰和马卡鲁了,而脚下的冰川也越来越大,并在眼前分成两条,一条通往珠峰东坡,另一条则通往马卡鲁。我用GPS搜索马卡鲁,发现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这条线路虽然被称之为“珠峰东坡徒步”,其实离马卡鲁更近,看马卡鲁更多,也许叫马卡鲁北坡徒步更贴切。
下午的天气依然晴好,马卡鲁更加的妩媚动人。不论从哪个角度,马卡鲁都带给我们震撼。不知不觉我走到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四周异常的寂静。经过白当牧场的时候,我似乎出现了幻觉,好像听到了一种莫名的声音。当我环顾四周的时候,啥也没有看见。难道是马卡鲁在与我对话,因为我对它的喜欢?
亚东沟——不带走一片云彩
亚东沟:指亚东县县城所在地下司马镇和下亚东乡,海拔从2700米到2300米。由于受印度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充沛,绿树成荫,被誉为“西藏的小江南”、“后藏的氧吧”。亚东县内有康布温泉、原始森林及各种山鸡、野兔、白猴、獐子、亚东鱼等,其中许多为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
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
亚东沟的重点是多庆措和卓木拉日。当然,去下有西藏小香港之称的亚东县城也是不错的,那里有中印乃堆山边贸通道,还有康布温泉。
我们更喜欢把多庆错称为“多情错”,美丽的多庆措将众多雪山倒影在湖中,云飘雾起时,卓木拉日与多庆错遥相顾盼,日出日落时,雪山与湖水熠熠生辉。
多庆错的确很美丽,天气也很给力,对面的雪山全部打开,我们选择了一个最佳观景点停车拍照,队员们又开始兴奋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寻找今晚的营地,一是位置,一定要靠近湖边,还要能看见卓木拉日;二是需要靠近水源。
能干的平措师傅很有经验的跟藏族同胞沟通,帮我们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们的车子一直开到离湖很近的一块平地扎营,唯一的不足是湖边的风很大,需要把地钉和风绳拉紧。傍晚的光线很好,很适合拍照。今天是十五,月亮特别的亮,把我们的营地完全照亮。本想拍多庆错的星空,但无奈月亮太美,星星很难看见。
凌晨一点醒来。看到皎洁的月光把营地照亮,星星在天空闪烁,湖水和雪山若隐若现,特别是天上的流云在滚动,气势磅礴,变化不断。我赶紧穿衣起床,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夜晚是如此的宁静,风景是如此的美妙。我突然想起了一句歌词: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此时此刻,不正是我的狂欢时间吗?能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扎营,又能看到如此美景,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有我这样幸运。
我不停的变换位置,尝试不同的构图和曝光时间,最难的就是对焦了,因为夜晚的光线太暗,自动对焦是不可能的了,我用手动对焦,也是看不清楚的,把焦点放在无穷远,有些照片还是模糊的。就这样,构图、对焦、曝光,我不断地变化,总算有了几张比较满意的照片。走进帐篷的时候已经是早上3点了,我的羽绒服上已经披上了一层白霜,因为太过投入,拍照的时候竟然没有察觉。
6点再次醒来,拉开帐篷,大失所望,乌云笼罩着天空,星星和月亮,还有雪山,全部不见了。我们期待的多庆错和桌木拉日的日出肯定是看不见的,上帝就是这样的公平,不可能总给你好天气,也不会总给你坏天气,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会不会把握了。
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旅行
11点离开营地,桌木拉日已经打开,云雾在半山缠绕,更增添了几分妖娆。看见路边有一潭清水,正是拍倒影的好地方,赶紧停车,队员们又开始了一贯的兴奋和马叉。在这个位置看桌木拉日群山,还真和我们看见的珠峰、洛子峰和马卡鲁有几分相似,我就跟队员们开玩笑:在措学仁玛没有拍到三座雪山的倒影,现在可以弥补遗憾了,你们就一次拍个够吧。
整个上午车子一直是沿着桌木拉日走,从它的北面走到它的西面再到它的南面,我们的眼睛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桌木拉日,从不同的角度,我们欣赏到了“珠峰妹妹”的迷人风采。
当我们到达海拔4700米的桌木拉日垭口时,这里便是离山峰最近的地方了。垭口有很多经幡,还有很多路人敬献的哈达。我们在此停车拍照,仰望桌木拉日和它的卫峰。
随着海拔的急剧下降,亚东沟里的风景绝然不同,迎面而来的是类似川西的秋色了。亚东沟两边的山坡上全是红黄相间的树林,溪水从山谷中间流过,引来队员们一阵阵尖叫,亚东沟——一年不见,你还是那么美。
亚东沟里的放松为我们的四大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徒步“四大名沟”,看似是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旅行,却在我们的心中投射进了最美的光晕。
贴心提示:
一、线路的难度
1、吉隆沟,难度指数:三星
徒步比较轻松,海拔也不高,可以随心所欲。主要徒步线路是从吉隆沟出发,走登山小道去到山上的几个村庄,然后沿盘山公路下山。
2、樟木沟,希夏邦玛南坡徒步:难度指数:三星半
徒步来回3天时间,最困难的是第二天,海拔高、时间长,要有心理准备。最好早点出发,来回预计9小时。
3、嘎玛沟,珠峰东坡徒步:难度指数:四星
徒步来回7天时间,每天徒步5—8小时,比较危险的是巴当到俄嘎的一段碎石坡横切;强度最大的一天是俄嘎到珠峰东坡大本营,来回9小时,徒步24公里;而最不确定的是朗玛拉垭口穿越,如果大雪封山,穿越将异常困难。
4、亚东,难度指数:两星
可选择沿多庆错湖边徒步,想走到哪儿就算哪儿,喜欢就停下来发呆,有风景就拍照,不要太辛苦就对了。
二、对身体条件的要求
很多人想去高原徒步但担心自己的身体,当然最担心的还是高原反应。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你平时坚持运动,出发前进行适当的拉练,一般人都是可以完成的。主要经验是循序渐进,把状态调整到最好。最科学的是按照吉隆沟、希夏邦玛南坡大本营、珠峰东坡、亚东沟的顺序走。前面是适应,中间是高潮,后面是放松。
三、带什么装备?
高原天气多变,早晚寒冷,中午炎热,衣服要多带,冷了加,热了脱。最低温度—10度左右,要求带快干衣、抓绒、冲锋衣、羽绒服、羊毛袜、毛线帽、厚手套、雪套、雨衣,—10度睡袋等。此外还要注意防晒,如果不注意,一天就可以把你晒伤!一般出发的时候穿抓绒和冲锋衣,走一会就要脱掉一件,中午可能只穿一件快干就可以了。但最怕的就是风寒效应,一旦变天,刮风下雪,气温陡降,很容易造成失温的。
四、山上吃什么?
总是原则是:有能量、合口味、易煮熟、少垃圾。一是营养搭配;二是数量控制;三是小组互补。主要食品有快餐面、快餐粉、挂面,燕麦片、奶茶、豆腐花、紫菜蛋花汤、浓汤宝,各种咸菜,饼干、面包,火腿肠、午餐肉、鸡腿鸡翅,奶糖、巧克力,各种水果,特别推荐红萝卜、白萝卜、大白菜,好放,不容易撞坏。其它个人喜爱食品。建议4—6人一个小组一起做饭比较有趣。
五、边防通行证如何办理?
四大名沟都属于边境地区,都要办理边防通行证,最严的可能是曲当乡。去“四大名沟”要写上吉隆县、樟木、珠峰、亚东,最好写上曲当乡或卡达,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般可以在当地公安局或派出所办理,如果当地不能办理,也可以找拉萨的旅行社代办,一张100元。
六、交通和吃住
去西藏旅游,最主要的费用就是车费。现在很多人迷信越野车,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现在西藏很多旅游景点的道路都修得很好了,一般的小车、面包车都可以到达,比如我们这次要到达的吉隆沟和曲当乡,算是非常偏僻的地方了,但我们的两辆10座金杯面包车都可以安全到达。
吉隆镇和聂拉木县城都有班车可以到达,即使没有直达的班车,也可以在日喀则转车。亚东县城也有班车到达。去曲当乡没有班车,但有卡车来往定日县城和曲当乡之间。当然,如果人多,包面包车走全程是最方便也是最实惠的了。
沿途宾馆和招待所还是很多的,条件不是很好,大多不能洗澡,但睡觉是没有问题的。吃饭主要是川菜馆,遍地皆是。不喜欢吃辣也可以尝尝藏餐。
七、向导和牦牛
如果你不是特别的喜欢自虐又有特别强的野外生存能力,建议你还是雇向导和牦牛好了,这样自己就有足够的精力来欣赏沿途风景、享受徒步的快乐,而不是一味的暴走。
希夏邦玛大本营徒步的起点在聂拉木县城,而珠峰东坡徒步的起点在定日县曲当乡,到了当地就可以联系到向导和牦牛了,一般是由村长或乡政府统一调配的。牦牛和牦牛工价格不贵,一天100元以内。一头牦牛可以驮100斤左右,大约3—4个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