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大白 于 2014-10-16 10:51 编辑
那天那月那一年
走进错那,寻找仓央嘉措的足迹
文、图/罗洪忠
那一天,你在雪夏村的小屋想什么?
15岁之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并不生活在布达拉宫,在错那县民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普通人生活。走进仓央嘉措故里,步入当地村民生活,更能接近仓央嘉措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
错那县城的一处老居民区,东南面是错那县农业银行,北侧是居民新区,西南侧是一座新建的宾馆。很少有人知道,中间的断壁残垣就是仓央嘉措在雪夏村的旧居。
因四周构筑物几经改建翻修,地面比旧居高出一两米,旧居底层变得像个地窖。整个旧居建筑区近一亩面积,已经破烂不堪,从高处俯瞰,就像个废弃的矿区。旧居的主体建筑是四柱、八梁、186根椽子木的两层楼房。旧居属石木结构,用料精致,梁、柱及椽子选材讲究,木纹细密,质地坚硬,大小粗细匀称,抽来现用也是上好材料。外围石墙砌技讲究,墙面平整,间或方木砌于墙体。可上层屋顶全部垮塌,底层也多半坍塌,可从南门猫着腰下去,还能进入底层观察尚未坍塌的部分。
下到旧居底层,黑暗阴森,腐臭味和牛粪味熏人难耐,坍塌之处尽是些建筑和生活垃圾。据当地老人介绍,旧居主体部分在2008年下大雪时坍塌。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到现在还能看到这般模样,也算是奇迹。在这座楼房的东侧、北侧和西边,都有不少正在垮塌的联体附属建筑,大部分屋顶不少地方塌陷成一个个天井似的洞,洞口边上还有居民踩踏出来的小路。走在这条小路上,唯恐塌陷掉入深渊。
藏历火虎年5月,也就是仓央嘉措到达错那宗城的第二年,甘丹颇章地方政府专门委派高僧大德卡热巴 “斯南多吉和朵巴 “索南坚参等人到错那,经过7天的严格考察和审核,仓央嘉措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甘丹颇章地方政府责成错那宗,为仓央嘉措单独安排较为清净的生活起居和学习环境。
错那镇亚玛荣村,距离错那宗城5公里,气候和环境相对优越,便成为仓央嘉措学习生活的首选之地。在亚玛荣新居,甘丹颇章地方政府为仓央嘉措配备了两名近侍、两名佣人、两名朗生,让这位转世灵童按照佛教法规开始高级活佛的学习、训练和生活。8岁时,仓央嘉措已经开始能够在纸上练习写字,大约在11岁时,他就写下了著名的《马头明王颂》这部传世诗作。仓央嘉措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佛教基础理论,都是在错那宗城完成的。仓央嘉措在错那学习、生活的13年左右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是在亚玛荣度过的。
我们又来到距县城西南5公里以外的亚玛荣村,刚到村口时,遇上一位洗衣服的藏族妇女,当我们提起仓央嘉措“行宫”时,她立即用手指村里的一条小路说,仓央嘉措“行宫”就在路的尽头。我们跟随一位当地村民,沿着石板小路往前行。这处行宫地处亚玛荣村的西北头,一条潺潺的小溪由村西北往村东南穿村而过。
这栋两层楼的“行宫”,其主体建筑面积是2排16柱,在这个楼房里,曾有人长期居住,有些朽柱蠹梁曾被住户更换,室内有些墙壁也曾被粉刷修复。原先在这里居住的曲珍卓玛,早已迁入旁边的新居,整个行宫人走楼空。她带着10岁的儿子丹增,提着一个充电宝,带我们进入漆黑的里屋。据曲珍卓玛介绍,楼下房屋依旧保持原样,而楼上经过装修和粉刷。我们在主楼之外,还看见不少附属建筑的废墟,雕梁画柱的残片随处可见,看来这座旧居当年雄踞村头,蔚为壮观。
那一月,你在贡巴孜寺诵的什么经书?
在错那县城探访时得知,仓央嘉措曾在14岁时,到县里的贡巴孜寺学过经。贡巴孜寺位于错那镇夏日村的后山上,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那一月,你在贡巴孜寺诵的什么经书?
在错那县城探访时得知,仓央嘉措曾在14岁时,到县里的贡巴孜寺学过经。贡巴孜寺位于错那镇夏日村的后山上,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
进入夏日村,沿着一条盘山公路走进贡巴孜寺,据寺庙僧人强巴塔金介绍,贡巴孜寺也叫夏日寺,始建于1402年,创始人为旦巴嘉措喇嘛,该寺曾是错那县城最大的一座格鲁派寺庙,住寺僧人最多时有近百人。尽管仓央嘉措到这里学过经,可时间不到一年,后来从这里进入拉萨的布达拉宫。
我们随强巴塔金进入寺庙的主殿,一名老僧人正专心念经,似乎外界的干扰与此无关。更让人称奇的却是寺庙高出县城上百米,这里竟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松树,至少有数百年的树龄。在这座寺庙主殿前面,还有一排杜鹃树,每逢夏秋季节,开出异常艳丽的杜鹃花,成为错那县的一大奇景。
仓央嘉措缘何被送到贡巴孜寺学经,当地村民也有相应的传说。仓央嘉措虽然早已被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可错那宗官员对外称他是后藏夏鲁寺布顿活佛的转世。据传仓央嘉措6岁时父亲病逝,9岁时在一位喇嘛的指引下,送到位于达旺以北约30公里的棒拉山下北面的嘎巴桑寺学经。在嘎巴桑寺学习经文的数年里,他先后请过4次假,都被寺庙管理人员拒绝。后来,仓央嘉措母亲也去世了,经师们受不了他那怨恨的目光,也可怜他那死盯着家乡达旺小路的神态,打卦的结果表明,仓央嘉措被魔鬼缠绕,应该将他送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在仓央嘉措14岁的那个春天,被移到错那宗城附近的贡巴孜寺,他与姨妈家寄养的琼结女孩仁增旺姆相恋,他写下一首情诗:“爱慕的人儿,若能百年偕老,就像大海深处,捞来奇珍异宝。”
我们随强巴塔金进入寺庙的主殿,一名老僧人正专心念经,似乎外界的干扰与此无关。更让人称奇的却是寺庙高出县城上百米,这里竟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古松树,至少有数百年的树龄。在这座寺庙主殿前面,还有一排杜鹃树,每逢夏秋季节,开出异常艳丽的杜鹃花,成为错那县的一大奇景。
仓央嘉措缘何被送到贡巴孜寺学经,当地村民也有相应的传说。仓央嘉措虽然早已被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可错那宗官员对外称他是后藏夏鲁寺布顿活佛的转世。据传仓央嘉措6岁时父亲病逝,9岁时在一位喇嘛的指引下,送到位于达旺以北约30公里的棒拉山下北面的嘎巴桑寺学经。在嘎巴桑寺学习经文的数年里,他先后请过4次假,都被寺庙管理人员拒绝。后来,仓央嘉措母亲也去世了,经师们受不了他那怨恨的目光,也可怜他那死盯着家乡达旺小路的神态,打卦的结果表明,仓央嘉措被魔鬼缠绕,应该将他送到一个新的地方。就在仓央嘉措14岁的那个春天,被移到错那宗城附近的贡巴孜寺,他与姨妈家寄养的琼结女孩仁增旺姆相恋,他写下一首情诗:“爱慕的人儿,若能百年偕老,就像大海深处,捞来奇珍异宝。”
那一年,你在勒布沟放牧可有写诗?
从错那县城出发,一直往西南方向,就进入到海拔4520米的波拉山口,也是西藏腹地进入仓央嘉措故里门隅的孔道之一。途经波拉山口,车窗外飘起片片雪花,越野车盘山而上,极目而望,远近山顶上白雪覆盖,没有一丝声响,只有一片白色的世界。一座高过一座的雪山如一尊尊神像,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显得十分庄严而肃穆,还有悬挂在路边崖壁上晶莹剔透的无数冰柱,如一柄柄利剑透着寒光。
翻越波拉山口时,可以清晰地看见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碰撞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体上,这样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雾气,使波拉山口一侧常年云雾缭绕,仿佛秘境屏障。站在波拉山口,可远眺仓央嘉措的故乡达旺。从波拉山口往下走,就像进入奇幻的世界,波拉山口雪花纷飞,紧接着就进入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世界。随着海拔的下降,雾气慢慢将我们包围,皮肤开始感受到了空气的温润而变得舒展,每个毛孔都在扩张,在尽情地呼吸着充沛的氧气。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还置身于西藏,因为眼前这样的景象,已经颠覆了我们对于西藏的印象。
我脚下的土地已属于门隅的领地,西藏人称门隅为“白隅吉姆郡”,意为“隐秘的胜景”。
翻越波拉山口时,可以清晰地看见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碰撞在海拔4000多米的山体上,这样的碰撞产生了大量的雾气,使波拉山口一侧常年云雾缭绕,仿佛秘境屏障。站在波拉山口,可远眺仓央嘉措的故乡达旺。从波拉山口往下走,就像进入奇幻的世界,波拉山口雪花纷飞,紧接着就进入了一个云雾缭绕的世界。随着海拔的下降,雾气慢慢将我们包围,皮肤开始感受到了空气的温润而变得舒展,每个毛孔都在扩张,在尽情地呼吸着充沛的氧气。我们很难相信,自己还置身于西藏,因为眼前这样的景象,已经颠覆了我们对于西藏的印象。
我脚下的土地已属于门隅的领地,西藏人称门隅为“白隅吉姆郡”,意为“隐秘的胜景”。
在门隅勒布沟,有许多关于仓央嘉措的传说。据说仓央嘉措自幼丧父,生活艰苦,经常放牧。一天,他在家乡的色业放牛时,口渴异常,身边又没有水,于是,他用手向下一挖,就出来一股甘甜的清泉,这股泉水至今还在。路过这里的行人,常在此洗手洗脸,以祛邪消灾,保持身心健康。仓央嘉措虽然很早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但他聪明颖悟,显现出将来会成为达赖的种种征兆。他在距白嘎村约两里远的地方放牛时,就在一块岩石上用藏文写有“我到卫藏地方去”的字样。这些字迹至今还在,人们在其上方盖上石板,防止风雨的侵蚀。
在当地门巴人心目中,仓央嘉措是一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富贵不忘贫贱、有着与他们一样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人。在门巴人眼里,仓央嘉措对自己的母亲非常孝顺,当他在崩波崩巅放牛时,见到数座宝塔,他就唱起来:“宝瓶似的宝塔啊,好像拉萨一样;我的母亲才旺卓玛(应是次旺拉姆)啊,恰如拉萨的菩萨一样。”仓央嘉措将要离家时,对故乡十分留念,不愿穿上活佛带来的华丽服饰,坚持穿门隅的旧装。他还在门前种了三棵树,意味深长地说:“当这三棵树长到一样高时,我就回来。”仓央嘉措当年亲手种的三棵树,至今长势旺盛。当他回首遥望的时候,在石上留下脚印,这双脚印至今仍然保留。
仓央嘉措从乌金凌,经达邦岗定到错那宗。在这段路上,他还对一些地名作了有趣的解释。当他路过曲果塘大草坝时说:“曲果塘大草坝,象个金的大盘子。”他来到贺阳岗台地时,充满敬意地说:“贺阳岗像个喇嘛的坐垫。”他路过额莫节见到有三个湖,兴奋地说:“额莫节上的湖呀,象那佛前供奉的圣水。”他路过姜波山时,见到山底圆顶尖,形象地说:“姜波山像向右边卷起的白海螺。”金盘子是供奉神明的高级器具,海螺是寺庙的重要法器,圣水是敬奉请神的洁净之物,坐垫更是喇嘛修行诵经的必备物品,这些都跟宗教有关。
从麻玛乡出发,到勒乡政府大约13公里。一路上,瀑布飞挂,云雾缭绕,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在一处岩壁前,有着许多经幡和哈达。传说这是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所经过的路,石壁上还留下了佛冠高耸的唐僧画像。
从勒乡出发走1.3公里,便进入了色木扎旅游区,这里属亚热带原始森林,宛若电影《阿凡达》中梦幻般的丛林,若再往前走,就可到达森木扎小寺。
沿着山路前行,从山顶飞流直下的瀑布形成了天然水帘。当地人说,围绕瀑布和四周的绝壁悬崖,都与莲花生大师修行有关。相传瀑布左边的悬崖是天堂,右边的是地狱,岩层下压有一个人形妖魔,瀑布上端有状若12盏酥油的天灯。在通往瀑布的密林中,随处可见一处处的拜谒地,在丝丝落雾中,仿佛受到了神灵的洗礼。据当地一名门巴人说,瀑布后面就是莲花生的修行洞。每当有阳光照射瀑布的时候,会出现一条水幕彩虹,漂亮极了。
从瀑布旁的一座房屋穿过去,就到了森木扎寺。这座寺院只是一间12平方米左右的石头小屋,只能被称作佛堂。木板搭成的屋顶挂着经幡,寺院外面是一个已经被熏黑的煨桑炉。寺里没有一名僧人,平时只有一名61岁的管家阿旺列夏看管,他是勒布沟的门巴族,曾是一名宁玛派僧人。据阿旺列夏介绍,森木扎曾有一个作恶的女妖,莲花生大师用神力将她扎于此,于是建起了这座寺庙。我们随他来到莲花生大师修行洞内,他指着石壁上面的 四处脚印,称有处脚印是仓央嘉措留下的,他还指着瀑布旁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就仓央嘉措的宝座,曾是他给信教群众讲经说法的地方。”
仓央嘉措身居高位,虽然再没有回过故乡门隅,但他没有忘记养育他的故乡和人民。他怀念故乡的山山水水,追忆他在故乡自由生活的美好时光。家乡的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常常出现在他的诗歌中:“杜鹃来自门隅,带来春的气息;我同姑娘相会,身心倍感舒适。我同姑娘相会,南谷门隅密林;除了巧嘴鹦鹉,谁也不会知情;请求善言鹦鹉,别把秘密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