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第一次来到日喀则,但为了能在当天赶到珠峰大本营,我只能忍痛放弃了瞻仰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之地扎什伦布寺的计划,与大部队一起动身前往珠峰。
从日喀则前往定日县,一路上都是新修好的柏油路,虽然路况好,但因为全程凭限速条通行,所以速度也上不来。
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弯来弯去,终于到达了海拔5248米的山顶—嘉措拉山口。垭口处一个被经幡包裹的巨大拱门迎接着我们,门上一行“您已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字,令我们一车人都兴奋不已,这意味着我们离珠峰越来越近了。
从白坝过鲁鲁检查站后又有岔路口,直走是去老定日的318国道,路依然是新修好的柏油路;在这里向左转是传统去珠峰大本营和绒布寺的路,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修路,禁止车辆通行。据说这条路上的加乌拉山口,是观赏珠峰的一处绝佳观景台,可以同时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峰。另外,加乌拉那59个回形针弯的山路,也是众多自驾爱好者向往的刺激经历,可惜,我们这次无缘享受了。
好在前往老定日的路上,两旁的风景也格外的壮美,最关键我们终于在公路上远眺见了山势雄奇的珠穆朗玛峰的身影,这是我们第一次亲眼见到世界第一高峰的真容,更令我们兴奋的是,我们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喜马拉雅山脉奇观之一—珠峰旗云.只见就在那珠峰之巅,一大片白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在藏区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见到旗云就好比见到了佛光,海蜃,都是大吉祥,大福气……
珠峰旗云的出现,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好兆头,也是好天气的标志,因为有着“世界最高的风向标”之称的珠峰旗云,今天是正常的从西向东飘动,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天,珠峰地区不会有特殊的天气系统降临,我们会有更大的机率在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风采。
去老定日的路上,路边的山上有不少的废墟,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宗”吧。宗,本意为碉堡、山寨、要塞。出于防御的需要,宗大多建造在山头上,所以又叫宗山。在西藏,你时常会在路边陡峭的山头上看到古堡的残垣断壁,那多半就是当地宗山的遗迹。
G318穿老定日而过,成为岗嘎镇的主街,这里海拔虽然只有4000米,但风非常的大。在国道的左边,可以清晰地远眺见喜马拉雅的群峰。
下午16点,我们在老定日的珠峰雪豹客栈买好了进珠峰的门票与车票,用过午餐后决定立即动身前往80公里外的珠峰大北营。
这条路虽然比传统进入珠峰的线路近了许多,但路况要坏了许多,砂石路、搓板路、坑洼路、石头路,依次转换登场,时不时要过几处易塌方区,过几个大水坑,甚至还要涉水通过满是冰凌的冰河……这一路,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考验,对人心理素质的检验,对人的身体素质的考验,也是对车辆的质量与性能的考验。
我的国产车自入藏以来,第二次因颠簸导致汽车喇叭损坏,不过,与上次在墨脱时进水不响不同,这回直接颠没了。
北京时间19:30分,珠峰脚下的天空依然亮着,道路虽烂,但视线还好,我的战车因为高反一直在缓慢地行进。随着海拔的渐渐升高,这也意味着我们距离珠峰也越来越近,大家也越来越兴奋,遇到从珠峰下来的车辆,鸣笛示好,还停车与对方打招呼。对方也会友好地介绍前面的路况和大本营上面的情况。
终于,当阳光斜照在绒布寺四周的山峰之上时,我们来到设在的绒布寺旁的边防检查站,再一次接受身份证、边防证查验后,我们顺利通过,在最后驶过大概七八公里的碎石路面后,我们终于平安到达自驾车线路的终点——珠峰停车场。这里有藏民开设的帐篷旅店和餐厅,甚至还有一家中国邮政的经营点。
此时,谷地尽头的珠峰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日落的余晖努力为我们照亮世界最高峰的峰尖,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如此清晰地亲眼仰望见这座世界第一峰,此时此刻,它离我是如此之近,近得我用肉眼便能辨识清它那伟岸身躯上的积雪与岩石肌理,虽然没有见到更为壮美的日照金山,但第一次上大本营便能亲眼见到这世界第一峰的真容,我已经是很心满意足了。
太阳落山之后,珠峰大本营因为海拔极高,温度急剧下降,风力也瞬间加大,吹得帐篷门呼呼直响。
在帐篷旅馆中入住后,老板为我们做了炒饭和一个白菜,在珠峰脚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能吃到这些已然是不错的了。
由于这里的海拔高,空气稀薄,我们所有的人多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高原反应,尽管吃了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但我的头依然痛得象要裂开来一样,于是大家都早早地钻进睡袋,盖上藏民的被子,可是谁也睡不着,一则是兴奋,二则,也实在是太冷,夜里,大本营的温度低至零下10度左右,外面风雪交加,帐篷里,睡袋里的我也是直冻得手脚发麻,这种情况下最牛的是队中的一位女侠,竟然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晚上去外面方便了三次,额的个神,每次我都担心她会被冻僵在外面回不来,但每一次她都裹挟着一股逼人的寒气回来了。
早上7点,我便穿戴整齐,扛着脚架,背着相机,走出了帐篷。
山谷中,太阳尚未升起,蓝幽幽的天空显得格外的清朗,此时的珠峰极美,黎明时那清冷的光静静地泻在它那棱角分明的山体上,昨夜的一场风雪,仿佛给整座山体镀上了一层银装,峰尖之处,隐约飘起一道风云……
半个小时之后,珠峰头顶上的浮云,呈现出淡淡的粉色,那是曙光乍现的迹象,此时,珠峰那雍容挺拔的峰体较之黎明时显得更加的明亮清晰。当峰尖上扯起一面粉红色的旗云之时,东方的曙光也将珠峰一侧的山脊线镶上了一条亮带,不一会,越来越亮的光线给峰顶的旗云和峰体踱上了一层金色,此时怕是珠峰最让人陶醉的时刻。
9点30分,我们换乘珠峰景区环保车,继续向谷地的深处行进了十几分钟的车程,终于来到了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
下车的地方就是珠峰大本营的一块标志碑,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这块碑前留下自己的身影,这也是对我们旅行人生中一次重要的纪念,虽然我们无力将珠峰踩在自己的脚下,但我们却依然可以虔诚地匍伏在它的脚下……
随后,我们气喘吁吁,小心翼翼地爬上一座不知是自然形成还是人为堆积而成的砾石堆,这里是观赏珠峰的最佳平台。
平台上朝着珠峰的一侧挂满了鲜艳的经幡,还有不知是谁于何年何月虔诚堆放的玛尼堆。
站在平台上,其前方是一片山谷间的开阔地,珠峰就如同一座通体洁白的大佛,静静地伫立在山谷的尽头,4月已经是攀登珠峰的季节,山脚下业然可以看到支满了登山队五颜六色的帐篷,那里就是传说中的“BC营地”。
出神地远望着蓝天下那世界第一高峰的身影,一时间脑海间竟然浮现了这样的诗句“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
是啊,我们历经艰辛,走过那“人在天堂,车在地狱”的漫漫征途,只是因为山在那里,珠峰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