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2015-09-07 348
高晓松在《不买房,买梦想》里说,他的妈妈教育他们兄妹俩: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生活有诗和远方。的确如此,在尼泊尔,连绵的雪山、平静的湖泊、古典的建筑和温暖的笑脸,是一个让游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对于我们来说,这里就是诗和远方。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尼泊尔的诗和远方
                 文/吕莉 图/吕莉
上篇:温情博克拉
    博克拉是尼泊尔非常重要的旅游城市,是尼泊尔众多徒步路线的起点,是可以望着湖泊里雪山倩影发呆的地方,也是我们旅行的第一站。
千里之外 日照金山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早上5点,我们坐上约好的出租车,从酒店往Sarangkot(桑然库特)进发。这是博克拉最佳的日出观景台,海拔1592米。司机从小巷拐出,驶上一条平坦的柏油路,他指着公路对我们说:“这是中国人帮助援建的,很感谢中国朋友!”我也将两个大拇指紧靠,用手语配合着跟他讲:“中国、尼泊尔是好朋友!”他连连点头。
    上山的路很窄,拐了多道弯,渐渐地能看到一些行走的尼泊尔人,他们是步行去看日出的。快到山顶的时候,有人拦住收费,两个人才50卢比(大约4元人民币),便宜得惊人!司机停住车,指给我们一条路,我们跟着很多尼泊尔人爬到一个小山坡上。山上已经有一些人在等待了,三角架、长枪短炮,架势不小。
    天边是连绵的雪山,平坦宽阔的山谷里呈现出一片翠绿色,村庄房舍影影绰绰,一条小河泛着银光穿过田野。在博克拉观日出是要碰运气的,天气好,远处的安纳布尔纳峰、鱼尾峰等雪山会清晰地在阳光下逐渐显露,就可以欣赏到一幕日照金山的壮丽美景;天气不好,就只能看看山谷的田原风光了。
    我们的运气还不错。天际慢慢泛红,太阳从山头后面露出了头,红色越来越深,太阳的小脸也愈露愈多,突然就跳出来挂在山顶上方,瞬间穿透原本朦朦胧胧的云层,发出万丈光芒。刚刚还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雪山,瞬间就清晰地呈现在视野里。鱼尾峰那标志性的“鱼尾山顶”被镀上了金色,随着太阳升高了,金色一点点变宽,然后又逐渐消失。
    此时,村庄里已是炊烟袅袅。
古城速写:“纽瓦丽”遗风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古城(Old Pokhara )还保留着博克拉成为旅游城市之前的模样,要看原汁原味的尼泊尔人生活,一定要去这里看看。
    打的过去,200卢比。下了车,扑入眼帘的是红色的砖瓦房和古朴的街道。精致的木雕窗户下,几盆鲜花正在怒放,大大咧咧的尼泊尔男人坐在回廊下,冲我们微笑。美好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街道两旁,全都是红砖搭配深色木雕门窗的房子,这些古老的建筑就是尼泊尔“纽瓦丽文化”的产物。眼前这座房子一楼被刷成艳丽的粉蓝色、粉绿色,售卖各种生活用品,二楼三楼住人,房屋背后都有小院,种着花花草草。
    穿着红衣绿裤的尼泊尔少妇,抱着几个大壶从楼里出来,去街上接水,小麦一样的肤色在阳光下微微泛着光。一个婴儿被母亲用宽大的布条裹着兜在背上,不管母亲步伐急缓,婴儿雷打不动地熟睡着。穿着嫩黄色纱丽的妇女,抱着孩子飘然而过,孩子的眼圈涂成了印度教特有的黑色。清晨的老城,尼泊尔人开始了他们一天的生活。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店铺门面普遍比较低ZQ,卖金银首饰的、缝制衣服的、剃发的,各种小店的招牌全都是弯弯曲曲的尼泊尔文字,不像博克拉新城的店铺那样,有英文甚至还有中文。店面边随意放着小椅小凳,我们随便去坐坐,也没有人干涉。在老城逛了整整半天,再没见到其他的游客,这里俨然是一个只有当地人生活的老城。
    街头上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小庙,有的就在路口中间,虔诚的男人女人敲响小庙旁的铜钟,叩拜完后,围着小庙一边默念经文一边转圈。还有一些聊天的人,就坐在路沿边或者是店铺门口。一个慵懒的男人惬意地侧坐在公交车站台椅子上,打量着我们这两个闲逛的外国女人,目光相接,他嘴角便露出一个微笑。我学着他的样子,也在椅子上惬意地翘起脚拍照,尼泊尔男人想起身躲开,我连声说“NONONO”,他就高兴地留下来,保持他翘起脚的样子,一直到我们拍照完毕。
    最热情的是孩子们。隔着一条街,他们会高举着手,冲我们喊“哈罗”打招呼。当我们把镜头对着他们,问他们“可以吗”的时候,他们总是点点头,配合地仰起笑脸,眼眸在阳光下清澈得像一汪清泉。有的孩子会主动冲到我们面前来,对着我们的镜头露出迷人的微笑,希望给他来上一张。虽然得不到相片,但他们看看相机里的自己,就会面露惊喜,满足地对我们再三感谢。
TIPS:
纽瓦丽人(the Newars)被认为是加德满都谷地的原驻民,但他们的起源一直是个迷。他们的语言源自东方的西藏缅甸语系。但他们却并不全都是东方的蒙古人种,还有许多是西方的印度雅利安人种。由于东西方人的杂处,加德满都谷地很早就成为一个文化和种族的大熔炉了。这种融合产生了独特的“纽瓦丽文化”,创造出了美妙绝伦的尼泊尔艺术和建筑。
“尼泊尔妈妈”的奶茶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古城建筑的二楼都有非常精美的花窗,我们渴望能在窗口露个脸拍个照,可是找不到上楼通道,就贸然闯进一栋楼的大门里。
    “哈罗”了几声,一个尼泊尔阿姨出来了。她完全不懂英文,我们只能比画着,指指二楼的窗户,指指我们的相机,她终于明白了,笑着同意让我们上楼去拍照了。
    终于如愿地在雕刻精美的窗户口拍了照,美滋滋地下了楼。一个帅小伙拦住我们,着急地说着什么,仔细听了一下,原来他竟然是在问我们要不要喝杯茶,“do you want a cup of tea?”这一句带着浓重尼泊尔口音的英语,让我们顿生感动:真是太热情了!我们怎么能够拒绝?于是连声答应。
    小伙子把我们引进屋后的院子里,这是一个简易的木材加工厂。帅小伙在木工台旁边有点腼腆地站着,让我们随意坐。我们在地上找到两根特别小的板凳坐下来。刚才同意我们拍照的尼泊尔女人上楼去倒了几杯奶茶出来,用托盘装了递到我们面前。捧着热茶,我们一边喝一边和他们聊天。倒茶的女人是妈妈,帅小伙是她的儿子,儿子会讲英文,笑容腼腆,而他妈妈则只会讲尼泊尔语,笑得很爽朗。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小伙子问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呆多少天,我用英语简单地回答了他。我们欢迎他到中国来玩,他耸耸肩摊摊手,说那需要很多钱。我们亲热地叫他妈妈“尼泊尔妈妈”,搂着她拍照,她高兴地用尼泊尔语叫了一声我们,他儿子笑得更开心了。我没有听明白,就问他儿子,他妈妈是叫我“女儿”吗?他笑而不答,甚至有点不好意思。我猜测她可能说的是“媳妇”,风趣的“尼泊尔妈妈”拿我们开玩笑呢。
    我们的相机,小伙子的手机,都留下了我们的欢笑和合影。奶茶非常好喝,喝完奶茶,我们和他们握手告别,再次感谢他们的盛情。
这段温馨的喝奶茶经历,是这次尼泊尔之行的众多美好记忆中一个。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西行漫记】尼泊尔的诗和远方,西行漫记,中国人,高晓松,尼泊尔,出租车 https://www.51wzxz.com/13673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