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大自然中色彩最为绚丽多彩的季节,自古以来对于咏赞秋天的诗词、歌句就多不胜数,像唐代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刘禹锡的;山明水 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宋代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微风、秋天的绿水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让人陶醉!
连续几场秋雨过后,天气情况越来越好,凉爽的气候只叫人有一种拿起相机冲出去拍照的冲动。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有了外出旅游和拍摄的计划了!那么如何在这迷人的秋色中拍出令我们心满意足的“风光大片”呢?
一、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构图方式呢?
必须学会透过镜头在取景框中观察被摄的景物及周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拍摄点,以得到最为满意的构图。在取景、构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突出主体
在拍摄之前,心里要像绘画前那样首先“立意”,考虑照片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摄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光线、色彩、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
摄影师:原野风
视觉平衡
一幅构图达到视觉平衡的照片、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平衡有对称平衡及非对称平衡两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往往比对称平衡的构图更富有动感。景物的大小、形状、重量和方向、以及色彩等都对视觉平衡有重要影响。
虚实相映
虚实是指被摄主体与空间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运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虚露实、虚实相间、虚宾实主、以虚托实。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渲染气氛,增强空 间纵深感。实,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体;虚、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陪体,以衬托主体,它是构成画面意境的重要环节。
摄影师:原野风
讲究节奏与旋律摄影构图,被摄对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现,有条理地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如果表现出线条、舒畅、和谐、起伏等动态变化,就成为旋律,从而使画面优美、抒情而流畅。节奏与旋律是深化主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包含在线条、色彩、光线的反差与色调中。
简单
实际上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
摄影师:原野风
天空
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
摄影师:原野风
参照物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二、掌握光线的运用
摄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光线的运用结果。光线直接影响色彩和影调,影响线条和形态。因此,在同一景点,拍摄同一景物,如果光线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意境和不同气氛的照片。
大家都知道,摄影最离不开的就是光线,光是摄影的灵魂,然而用光可以说是一个高深而复杂的问题,要熟练掌握并不容易。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用光的基本技巧对于提高拍摄质量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光线通常可以简单分为顺光、逆光、侧光、侧逆光等几种,而秋天的阳光特别明媚和暖,不像夏天般的强烈耀眼,只要对光线的运用作恰当的了解,拍摄出好照片的机会要比在夏天时大得多。
1.顺光:
顺光就是光线从正面照射向被摄体,也就是说光线的方向与镜头的方向一致。阴影光源高低位的不同又分为高位顺光、水平顺光、低位顺光等等,在顺光照明条件下 拍摄,被摄体各部分都得到了比较均匀的照明,阴影面积很小,影调的明暗反差不大,因此往往会显得平淡,立体感和空间感不强,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容易掌握 的光线就莫过于顺光了,而且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一般都以多区域测光为默认测光模式,对于顺光的环境能够轻而易举的记录下来。
不过,顺光对于风光摄影来说可能会显得过于写实平淡。
2.逆光:
逆光就是光线从背面摄向被摄体,光线的方向与镜头的方向正好相反。逆光是最能表现物体轮廓、质感的光线,秋天的植物、树叶都开始变黄的季节,拍摄这类画面,逆光是最好不过了。在秋季的大自然中,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觉当明媚的阳光从树林的背后射来时,树叶所产生的那种透明质感的美丽了,而且在逆光下的色彩会显得更加鲜艳夺目,树干、树枝的轮廓也会被清晰得勾画出来,让拍摄的照片更具层次感和纵深感。
逆光的运用,要比顺光要考究得多,倘若曝光过度,被摄景物的层次少,色彩也显得平淡无力;倘若曝光不足,被摄景物又会显得黯淡无光,会容易犯曝光不足的问题。此时需要掌握的是测光的技巧,一般的数码相机都会有多区域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等三种模式,下面我们先了解他们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