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片来自:altitudepakistan.blogspot.com
昨天推荐了睡袋以后,有几位山友都留言问这种睡袋为什么好。睡袋靠的是羽绒和缝制技巧,这家厂商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法国西南部的一种鹅,提供极高品质的羽绒;同时这是一家极富工匠精神的企业,他们一直在专研如何填充睡袋更好(很少有睡袋厂商会在页面上介绍他们的填充技术,沃兰达(Valandre)是其一),如此这般成就一款好睡袋。今天为大家讲两个关于登山者忍耐力的故事。
山区活动离不开艰苦与磨难,一个登山者必须学会能耐,忍耐力也是登山水平的一种体现,因此也有人说登山是一门忍受磨难的艺术。
波兰人路线
说到忍耐力,著名登山家库库奇卡绝对是值得大家称赞的,他被称为“坚强的犀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卓越的忍耐力。在乔戈里(K2)峰有一条攀登路线叫做波兰人路线(Polish Line),这条路线是由登山家库库奇卡和他的搭档塔德乌什(Tadeusz)一同开辟的,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人攀登过。登山皇帝梅斯纳尔评价这条路线为“自杀路线”。
翻看库库奇卡攀登报告,这条路线是如此的艰苦:经过一系列的艰难攀登,库库奇卡和搭档塔德乌什(Tadeusz)攀登到了海拔7800米的地方,他们在此露营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们继续攀登来到了8200米的地方露营。第三天本以为能够冲击顶峰,却不想他们碰到了一个难度为V+(大致相当于5.8的难度)的岩壁,为此他们花费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完成,这一天他们几乎只移动了一个绳距。第三天他们还是在8200米的地方露营。困难不止是只移动了一个绳距,更惨的是一个气罐掉落了,这使得他们已经没有燃料,无法融雪补水。
图中第三条路线为波兰人路线,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天早晨,他们利用蜡烛融雪,补充了一杯水。为了提高登顶几率他们丢弃了几乎所有的装备:帐篷,睡袋,睡垫,食品等等,仅仅携带一个露营袋和一部相机开始继续上攀。经过艰苦的努力(期间他们认为无法登顶了),终于在下午登顶K2,快乐的拥抱和拍照后,他们开始下撤,不过并不顺利,仅仅下降了400米就天黑了,两个人不得不在8200米的地方使用露营袋挨过一夜。
第五天早晨起来,他们继续下降。不幸的是,塔德乌什(Tadeusz)在下撤过程中滑坠,永远留在了乔戈里,仅有库库奇卡一人回到了大本营。
这可以说是极为艰苦的一次攀登了:有两天几乎滴水未进,没有进食,在8000米的生命景禁区露营了3个晚上,其中的艰辛和痛苦恐怕只有那两位登山家才能体会得到。
珠峰北坡路线
同样具有卓越忍耐力的还有中国登山家。1960年5月24日上午9点半,4位中国登山家从珠峰北坡海拔8500米的营地出发,开始尝试登顶,他们本来预计天黑前就能登顶,实际上却用了32小时,这是滴水未进,缺少氧气,面对巨大未知的32小时。关于这冲顶的32小时的故事,当年新华社报道如下:
突击顶峰的队员们约莫走了两个钟头,才上升了七十米,来到珠穆朗玛峰顶峰下著名的“第二台阶”跟前。“第二台阶”象城墙一样,屹立在通向顶峰的路上。人们在它陡滑的岩壁上,前进得异常困难,费了很大劲儿刚刚攀上几步,稍一不小心就又滑落到原来的地方。人们运用各种办法坚持再坚持,整整花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才全部攀登上这个相对高度约三十米的岩壁,到达拔海八六○○米的“第二台阶”的顶端。
通向顶峰的第一道难关——“第二台阶”虽然克服了,但他们离顶峰还有二百八十多米的高度要走。而这时太阳已经偏西,阵阵寒风从山岭间刮过,发出阵阵啸鸣。
人们事先以为在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顶峰,现在看来,这种估计显然是不足的。黑夜,即将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第二道难关。在这人类从未到达过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最后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人们将要遇到什么困难,要走多长时间,确实很难精确估计。
随着高度的上升和行军时间的加长,人们背上氧气筒里的氧气,已消耗得越剩越少;人们的体力,也变得越来越弱。这就是说,他们即将遇到最严重的两道难关——高山严重缺氧和四肢无力的威胁。
吸一口氧气再前进,我国登山队队员在8100米附近休息。(中间的高峰是珠穆朗玛峰)。
在体力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进行黑夜高山行军,是具有很大危险性的。但是,有什么困难能阻挡得住勇敢的中国登山队员们前进的步伐呢!为了祖国的荣誉,为了完成全国人民的委托,为了在雨季到来以前最后一个好天气的周期内登上顶峰,四位勇士仍然勇往直前,继续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
最后的时刻
到达拔海八七○○米时,刘连满由于过度疲劳,动不动就跌倒在地上。王富洲、屈银华和刘连满连忙举行了党的小组会,决定让刘连满留下,而其余的三个人即使是天黑,也要继续前进。
当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走上征途以后,刘连满——这位二十七岁的**党员,毅然把自己氧气筒里所剩不多的氧气保存起来,准备留给战友们胜利归来时使用。而他自己,就在这荒漠的山顶上,冒着生命危险,在一块大岩石旁度过了严寒之夜。
夜色浓厚,四周w莣,一片,王富洲等三人匍伏在地面上,依靠着微弱的雪光反照辨认路途,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顶峰接近。
距离顶峰还剩下五十二米的高度时,三个人的人造氧气都用完了,高山严重缺氧的威胁已经临头。但他们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因为他们只有一个信念:继续前进,绝不后退。
他们抛掉了空氧气筒,彼此鼓励,你我帮助,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危险而艰巨的历程。
人们已经异常疲惫,几乎寸步难行。但是,距离顶峰还剩五米时,忽然又遇到一个峭壁,二十七岁的藏族队员贡布首先攀登上去,他在上面休息了约半个小时,鼓起力气又帮助其他两个战友上去。这样,世界最高峰的顶峰已经近在他们咫尺了。
登上世界最高峰
5月25日清晨北京时间四点二十分,三位登山英雄经受了重重困难的考验,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的顶峰,为中国体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当时,山顶天气虽然很冷,但胜利的喜悦使他们热情洋溢。他们把毛主席的石膏象用五星国旗包好,留在顶峰。王富洲——这位二十五岁的北京地质学院毕业生,并代表三个人摸着黑写了个他们三个人到达顶峰的纸条,并把它放进一支手套里,用细石垒起把它压在顶峰上。
这是三名中国登山队队员放在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石膏像。王喜茂摄
为了纪念在党的领导下,使他们有坚强的毅力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上拔海八八八二米顶峰的创举,他们还在顶峰上拣了九块石头,准备将来回北京时带给我国人民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
由于当时天黑,不能拍照,他们在顶峰上停留了大约一刻钟,就决定返回征途。
不久,东方开始发亮,美丽的旭光首先欢迎他们凯旋归来。
他们看到自己攀登顶峰时在雪上留下的脚印,二十五岁的四川林业工人屈银华立即把它摄入了电影镜头——这将是纪录这次伟大登山事迹的影片中,最宝贵的画面之一。
三个人回到拔海八七○○米处时,同曾经表现了伟大自我牺牲英雄气概的战友刘连满汇合在一起,继续缓慢地往山下走去。
直到当天下午北京时间六点钟,他们才回到了拔海八五○○米的“突击营地”。这时,离他们5月24日从这里出发的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二个半小时了。在这一天多的时间内,他们虽然没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毅力,终于使他们获得了最后胜利。
以上引用文字片段来源于1960年新华社的报道,现刊登于中登协官网
更多玩家资料
【玩家】穿越120国,征服两极!
玩家:路明——藏地八万里,像雨像雾又像风
玩家:王鹏——守护西藏壁画的“钢铁侠”
玩家:马丽华——我今生将以走遍西藏为骄傲
玩家:陈一丁——要么放弃现在,要么放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