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藏的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都是布达拉宫、大昭寺这样一些金碧辉煌的宫殿或庙宇,当然,它们是西藏建筑的优秀代表,但远不能涵盖分布在高原上的各类藏式建筑,这些建筑除了宫殿庙宇外,还包括帐篷、洞窟、碉楼、宗堡、园林,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它们不只提供了遮风避雨的场所,更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走近这些建筑,我们仿佛能听到它们的心跳,无论新旧,这些建筑和它们传承下来的独特形式,都能溯源历史的脚步,先民的呼吸。它们是生活、是岁月、是历史,是历尽沧桑而依然延续的精神文化,倾听屋语,建筑如诗。
宫室之语:依山而上的“天梯”
对宫室建筑,去过北京的人都会为走得双腿发软的故宫惊叹不已。与内地的宫室建筑不同,西藏的宫室建筑却多是依山而建:雍布拉宫、古格王朝遗址、布达拉宫……它们都矗立在山巅,规模虽不如故宫庞大,但气势上居高临下,有着平面建筑所不具备的“高大上”,西藏的宫室更像是欧洲中世纪的古堡。
为什么要将宫室建在山面上,这就不得不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西藏最早的宫室建筑雍布拉宫。相传该宫室是由起源于山南雅隆的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在山南地区的泽当镇修建的,该寺庙修建于雅砻河谷东岸的扎西次日山顶上,建筑与山体很好的融合,几乎成为一个整体。建筑的选址反映了当时流行的“天梯”学说,该学说认为吐蕃的赞普是从天而降的神,他们从天上下来解救并统领藏族子孙能够过上更幸福的日子,后来成为了藏王松赞干布在山南地区的夏宫。可以说雍布拉宫是西藏第一座宫室建筑。其特点是依山而建,碉式建筑风格明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建筑风格和建筑装饰还处于整个藏式建筑发展的萌芽阶段,远不如后来的宫室豪华。
宫室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便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发展的杰出代表,也是西藏最为庞大的建筑群体之一。布达拉宫的建造即传承了雍布拉宫的本土性特点,同时由于生产力及建筑技术的发展,其各方面风格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藏式建筑的特点也已经凸显。如《史间柱》中所述:“城内设飞檐小门,上下檐口及檐墙插立薄拘罗与抑尘。小门用银子镶嵌,装有珍珠串联环。城墙四方设四门,门楣檐口齐全。胜似天堂之城寨。”由于当时吐蕃王朝刚刚建立不久,外来文化还没有对该建筑产生过多的影响,所以从布宫中能窥探藏式建筑本土文化的面貌特点。
藏式传统建筑无论夯土还是石砌,其建筑外墙都会有一定的收分,建筑的高度越高,其收分会越明显,从而使得建筑物显得雄伟与挺拔,从实用角度讲,这样的下大上小形式,会使建筑更加稳固。公元7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印度、尼泊尔以及汉地文化的交流,布达拉宫在修筑过程中体现了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特点。“政教合一”制度在布达拉宫有了很好的体现,首先是代表宗教的红宫,其象征了须弥佛土境界;其次是代表政治的白宫。在建筑布局上,红宫在上而白宫在下,这体现了宗教统领一切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