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在中国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区的喇嘛寺院里,都有宗喀巴塑像,有的是泥塑涂金,有的是以铜质鎏金制成。
藏传佛教发展到宗喀巴生活的时代,势力强大的噶举、萨迦等教派,在佛教戒律、本质方面均有颓败之势、在政治上的争斗成了佛教上层势力的主导,这样直接导致了各教到这些现象后,极为痛心,于是他决心对宗教进行改革。
宗喀巴在他38岁时,改戴黄色桃形僧帽,表示他区别于其他教派,不同于那些败坏戒律的修行者,决心继承和尊守印度大师释迦室利所规定的戒律。他的号召和行动,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也受到了广大僧俗的热情欢迎。
【佛陀授记】
在《文殊根本教王经》里授记说:“世间我涅盘,地上成虚空,汝现异生像,行诸佛所行。(汝是指文殊师利菩萨)彼时雪山中,有欢喜兰若。”
【大师诞生地】
青海湟中莲花山,这块神秘宁静的土地,是地球心脏的自然堡垒,更是人间的净土,佛国天堂。
【大师父母】
父亲名叫鲁布木格(Klu-’bun-dge),是一位心性仁慈,智慧超群,深心敬仰佛法僧的三宝弟子。
母亲名叫阿却(a-ckos),是一位声誉圆满,懿德昭着的佛门弟子。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大师的母亲十月怀胎渐渐满足。在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岁次丁酉,一三五七),十月二十五日那天晚上,大师的母亲醒来不久,就安然诞生了大师,刚降诞的大师,显得非常安详。这时,东方已现鱼肚白,金星正高挂在天空,闪闪晃耀。
【古本h4檀】
大师出生后,大师的母亲将胎衣埋在土里。埋胎衣的地方,后来长出一棵白色的h4檀树(见封面图),枝叶繁茂,共有十万片之多。
【童年出家受戒】
大师依顿珠仁钦仁波切为师,于癸卯年(一三六三,大师七岁),一个吉祥的日子里,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剃度仪式,正受出家沙弥十戒。法号叫《贤慧名称吉祥》(藏语为罗桑札巴贝blo-bzanggrags-padpal)。
【辩才无碍】
大师在桑朴寺辩论时,由于都是内怀悲智,外具和悦,以无碍的辩才,阐述深广的妙义,所以引起许多学者的信敬,大师“智慧圆明”的美名,遂慢慢传遍到各地。
【无与伦比的恩师】
【奇异的画像】
大师的母亲见大师迟迟未归,又一再写信催他回去,最后托人带来一把螺贝般的白发,并附带说:“儿啊!我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最近身体很不好,每天盼望着见你,今生我俩不知能不能再见面,请你回来一趟吧!”
大师看完母亲附带的信后,自忖道:“我回去实在没有多大利益,既然母亲要看的是我的相貌,不如绘一张自画像寄回去,或许这样能让母亲安心。”
大师因此打定主意,立刻绘一张自画像,寄呈给他的母亲。后来当大师的母亲展开这张画像时,画像竟然开口叫声:“阿妈!(西藏人称呼母亲叫阿妈,也就是妈妈的意思)”大师的母亲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大为惊异,一时生起无量的信敬与欢喜心,觉得这跟大师亲自回来没有两样,思念之心也就平息了。
【难行能行】
大师常利用修持剩下来的时间, 以华严经中所说的菩萨行、对象广、愿心深、境界大等修学理念,礼拜供修三十五佛,进行广大供养,积聚资粮。
【证悟正见/著书立说】
大师亲见文殊师利菩萨,亲闻教法奥义难点的解析,并依此证悟中观正见。随后大师,兴建大祈愿法会,重建教法,专著《了义不了义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著书立说,整顿教法。
【新建甘丹寺/开创格鲁派】
庚寅年(1410年,大师54岁)年初,嘎登寺寺宇佛像落成。大师于二月初五至嘎登寺,举行开光法会(佛像造成后,择日设供加持,谓之开光),并为大众讲《菩提道次第广论》、《集密月称释》、《五次第》、《集论》、《瑜伽师地论》、《因明论》等。
成为雪域教界圣者之首
无缘慈颂
无缘慈悲大海观世音,
无障智慧总主文殊师,
破除一切邪魔密藏主,
雪域圣哲之首宗喀巴,
洛桑扎华我向您祈祷。
【圆根灯会】
庚子年(大师圆寂后的第一年)十月,嘎登寺诸位金刚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