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佛:如何教子?
佛曰:做好自己。
我又问佛:如何做好自己?
佛曰:你问儿子。他是你的上师。
有天,我萌发了攀登珠峰的梦想,并为此孜孜以求了5年多,终于登项成功。我永远忘不了2009年5月17日那个下午,我在下撤海拔8650米的高度时,就在我遇险了想放弃时,是儿子那张稚嫩的面孔救了我。当时我就悟出了人生的意义中还有大大的责任二个字,以此为节点,我调整了自己攀登的目标,决心在儿子还没有结束成长期间,我再不会去攀登危险的山了,并在儿子进入青春期后,制定了三年的苦行计划,骑行徒步攀登,以期提高孩子的心理韧性和综合成长力。2014年夏季对雀儿山的攀登就是在这盘棋局中的一次完美收宫。当时我想,我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可当一年多后,当我回忆一切时,最终却意识到:他成就的,是我自己。
文、图/青衣佐刀
亲子家庭簿:
儿子:陈天成
年龄: 18岁
爸爸:青衣佐刀
行走档案:儿子毕业于马鞍山市应届二中,现已被美国加州大学录取。第一次觉得生命的明亮,是儿子陈天成的出生。从四岁起,就放手让他做自己的事,我只在旁边守候。这是生为人父的天性。2012暑假带着他22天骑行川藏线,行程2066公里;2013暑假14天重装徒步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线;2014暑假登顶6168米雀儿山。2016年6月21日我邀约他与我一同攀登,我十年攀登人生里的第一座雪山慕士塔格峰,片刻后,我看到儿子的眼中闪过一丝明亮,他答应了。生命中,那种放松透明的情绪真的让我感到无比美好。我对自己说,这是上天给我的礼物。
选择带儿子进行攀登,是基于我对中国式教育现状的无奈和不满,我也一直为此坚持在探索和寻找中突破。中国孩子的痛点在哪?我以为是缺失梦想和战胜挫折的韧性。决定孩子成功的要素不是灌输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帮助孩子发育人格,培养性格中的系列品质:心理韧性、自我控制、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
选择雀儿山做为天成的首攀,是我基于对这座山的了解,完全符合我带儿子攀登的心理预期。这也是我对这座山峰的第三次攀登了。我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行动,不能抱一丝一毫侥幸心理。
“我以为是脚汗呢”
给儿子换鞋,竟差点成攀登的滑铁卢
2014年,那次整个真正攀登行程是七天。从317国道边的新路海的一头走到湖的另一头,就到了位于白唇自然保护区海拔4020米的大本营了。7月30日那天,虽然下着雨雪,但沿途秀美的风景还是吸引了儿子的目光,让他不断驻足拍照。叫让我欣喜的是一次他停下来,弯下腰,在草地上捡起了一个不知被谁扔下的饮料瓶,揣进背包的边袋里。
“老爸,我的登山鞋小了点,有点挤脚。”上午整理检查攀登装备时,儿子转头对我说。我抬头看了下,他的那双质量很好的42码黄色登山鞋是我找朋友借的。我对他说:“别急,我找下苏拉王平,看看能不能找他换一双穿。”我知道川藏队会有一些备用的鞋子租给队员用的。当找到苏拉王平时,他爽快地答应并很快地拿了一双鞋子递给天成。儿子试了一下,说:“谢谢叔叔,大小正好。” 但后来,我没想到的是,这次换鞋竟差点成了我们这次攀登的滑铁卢。
8月1日上午攀登队伍由大本营出发,向海拔4884米的一号营地出发过程中,分布着碎石坡、峡谷、乱石台阶等地形地貌。行进期间,在海拔4600米山腰间左右分布着二条巨大的冰舌间,发生过二次冰崩,山谷间发出一阵沉闷恐怖的回响。我始终在天成的后面跟进拍摄,我想留下更多的记录,等老的时候可以帮我回忆。天成走得很稳,节奏把握得不错,这点,对攀登者来说很重要。途中,我犯了一个错误,在上一个碎石坡后途中,我看到天成额头上有汗,没让他及时减点衣服,休息时,他的内层保暖抓绒内衣已经湿透。山上的风很大,我又没让他加件衣服。后来,我发现自己对他的体能过于自信了。原本这是一个可以避免的低级错误,我却不应该的忽视了。
到达一号营地那天下午在冰川上进行的攀登训练时,因为天气比较暖和,表面是层冰泥。训练时,我看到天成的动作基本上都能规范地完成。虽然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经过攀冰训练,只是在他8、9岁的时候,我带他过玩过几次岩降。
晚饭时,我看到天成的气色不好,精神有些萎顿,吃得也很少。我以为只是高反,开始也没在意。天黑后,我一直在营地里不断寻找位置等待银河的出现。当我终于拍摄完毕回到帐篷里时,我看到儿子的脸通红,伸手一摸,大吃一惊。儿子的额头烧得厉害。起初我还没想通为什么会这样,不至于吧?即使受了点凉他的身体也应该抗得住呀。这时我的眼光正巧转到他的登山鞋上,我拿起一只,伸手摸进去,不禁大叫了起来:“鞋子怎么会进水,这么冰凉的呢?你怎么不早说?”“下午训练时就那样了,我以为是脚汗呢?”儿子回答。我赶紧冲了一袋感冒冲剂让他喝了下去,又服了一粒感冒药。
看到儿子渐渐睡去的面孔,在头灯的照射下闪着绯红的光,我不断责怪自己的大意。我躺在他旁边的睡袋里却怎么也没有睡意,我不断伸手去摸他的额头,在不断为他祈福的念想中,终于沉沉睡去。睡着前,我已做出了决定,如果明早起来还没退烧,我就会陪他下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