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上天对类乌齐太过偏爱,似乎苍凉、苦寒和干燥都与它无关,造物主在类乌齐散播下许多绝美景色,让这里宛如隐而未见的秘境,等待着与世人相见。一如那片传说中的伊日峡谷,仿佛真的只存在于传说中,不禁让人对它迷之向往。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社
作者:文/海硕 图/吴轩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昂曲河轰隆,奔流向前回响于“风之谷”
从类乌齐一路向北飞驰在G214之上,在宗龙村向右拐便开始驶向伊日峡谷的“未知”道路。未知,或许是因为伊日峡谷太过神秘,或许是因为少有人抵达,这包含着很多含义的未知更让人对它有着无限的憧憬。
穿行在高山草甸包裹的连绵群山之中,道路平坦,视野开阔,心情也随之放轻松。视线之内依然以满眼绿色为主色调,途中经过瓦黑山和著名的德钦颇章神山,德钦颇章棕红色的山顶在遍山绿意之中格外显眼,当马年到来,藏族百姓都会开启12年一次的转山之旅。
告别平坦的公路,在蜿蜒的山路中上下起伏前行,忽然间视野不再开阔,似乎进入了狭长的峡谷地带,高耸巍峨的群山自上而下形成了幽深的沟谷,原本和缓的山脉此时也更加险峻。成片的高山草甸在此时转换成了参天的古松林、古柏林,棵棵直插苍天,此时穿行于密林之中,恍若置身在北欧高纬度的山林之中。
一个晴朗的清晨,当太阳不断升起,山间的浓厚晨雾在晨光之中浓淡变幻飘散,大片的碧绿草甸在晨露之中被滋润,在阳光中被照耀得晶莹透亮。不时,牧民的几匹马儿悠然现身在草场上,闻着青草的清冽气息,懒洋洋地或走或卧,这是崭新的一天。
前方,居然惊奇地发现了一座峡谷中的小学——伊日乡小学,小学在建设之时没有破坏掉一棵林木,让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森林学校”, “森林学校”和154户居民,生活在天然的幽谷之中,宁静祥和。
一路穿行于两山夹击的山谷中,两侧高山巨石壁立千仞,气势逼仄,让人不禁想要退却。从低矮的山谷中翻越到高山,险峻的山势如同巨手一样伸向天空,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让群山呈现出变幻无穷的姿态。
就是在这样的深山里,昂曲河水在群山夹击之中爆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此时站在高山之巅聆听空谷回响,伸出双手感受山谷之风的触感,还真有进入“风之谷”之感。俯瞰昂曲河面,如临万丈之高,腿有些发软。
当日有幸窥见,“当日村”中“当日湖”
放慢了脚步,只看见沿着山坡遍种着大片的青稞田,棵棵挺立的青稞沐浴在阳光之中,青稞谷穗在光线之中闪着生命蓬勃的光彩。那和缓的谷地之中“当日村”就那么自然地存在着,农舍依着山势的错落而建,安静祥和。
顺着修建好的步道开始徒步穿行山中,蜿蜒的路径被密密的松林包围,上下起伏游走之间,“当日湖”就“隐居”于此,静藏山中。七八亩大小的湖面被四周的密林层层包裹,若不是经人带路指点,很难一窥到这处奇妙的所在。
浓绿的湖水波澜不惊,似乎是四周的高山密林将山风层层遮挡,让水面宛如镜面一般。不知从何处飞来的野鸭原本只有一对,经过生殖繁衍,便有了今天十多只野鸭一起悠闲生活在湖中的画面,它们慵懒自由地游弋,湖面不时泛起涟漪。冬天时,湖面在严寒中被冰封起来,更加如同史前从未被打扰过的净地。
顺着密林之中的山地下到湖边,虽然湖水的颜色颇为浓重,但是湖边的水草随着湖水微波飘荡,仍然清晰可见。沿着湖边的密林环湖游览,坐在湖边静静欣赏,耳中没有任何杂音和喧闹,头脑随之放空,只剩野鸭鸣叫的空谷回响。
领略过当日湖,循着下山的路径来到一处风景视野极佳的观景台,一边是群山峡谷,而另一边的悬崖则是喀斯特地貌的巨山耸立,壁立千仞,站在悬崖边,抬头一望,居然能与自由盘旋于山间的雄鹰相遇。
所有这些沿途的风景都似乎在为伊日峡谷的秘境做铺陈,距离西藏昌都中心区三四个小时车程的类乌齐县,是古代“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因域内山川风貌与万里之遥的阿尔卑斯风光相似,被誉为“西藏小瑞士”。在类乌齐众多的高山峡谷中,位于伊日乡的伊日大峡谷以其山石雄奇、林森木秀、大部分区域仍保持自然原生状态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