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城韵
“辽阔的羌塘草原啊/ 在你不熟悉他的时候/他是如此那般的荒凉/当你熟悉了他的时候/他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藏北羌塘古歌。
藏北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松赞干布时期,藏北那曲一带就有“军粮马匹、半出其中”的说法。藏北大草原是指西藏北部辽阔的高原,那曲境内主要指羌塘大草原。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而那曲是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2016年09月刊
作者:文/心在草原 图/高承/朱皓宇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羌塘草原流光溢彩,赛马大会骁勇彪悍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藏北草原中,总面积2980万公顷,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盘羊、藏原羚、高原兔、黑颈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出拉萨沿青藏公路向北走99公里,过了羊八井地热电站,就可以看到念青唐古拉山,它的北面,就是辽阔的羌塘草原。
那曲是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那曲的意思是“黑河”。黑河是怒江的上游,水色发黑,因而得名。就是这黑色的河流滋润了羌塘。尽管这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那种短小似“寸头”的“那扎”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草类。旧时,这里称“那曲卡”,意为“黑河边上的土地”。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
在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那曲恰青赛马会上,整个羌塘草原的骁勇与彪悍完全展现在白云和蓝天之下。牧民们穿着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那像珍珠一样撒落在草原上的顶顶帐篷,那像金子般清脆亮丽的阵阵歌声,以及格萨尔传说与现代流行歌曲融洽相伴的种种和谐,看客止不住也要歌之舞之,唱之颂之。
藏北的草原是天神泼墨而就的唐卡,流光溢彩,变幻莫测。在天与地的指缝中游走,时与空的齿轮也仿佛变得迟钝。只有翻滚的色彩、跃动的精灵和朴实又血脉暗涌的牧民才是真实可触的坐标。草原上的人生活轨迹是固定了的章节:放牧、迁徙、耕种、贸易。他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牛羊厮守,有人说:“牦牛和大地如此匹配,简直就是从大地深处长出来的,因而能听见大地深处的响动。” 牦牛,特别是野牦牛,完全是牧民们心中的宝贝。野牦牛曾在高原广泛栖息,如今,只有在羌塘深处才能一见身影。它比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更加谨小慎微、远离人类,着实难见。某种意义上说,野牦牛代表了该区域的原始生态指数。
游牧文化色彩斑斓,黑帐篷是牧民最温暖的家
指尖的时光和帐外的风景都随游牧时间表转换推移,牧民和草原的生命在四季中轮回。没有固定的砖瓦石墙,但家,还是家。寒冷的冬夜,热气腾腾的火炉将家人的笑容点亮,温暖、柔情、满足一个不少。
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牧民们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又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可在藏族牧民的心中,只有黑帐篷才真正属于家的概念,这是其他任何帐篷都无可替代的,是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情感依托。
黑帐篷内部与绝大多数的藏族帐篷空间布局一样,帘门进来首先边上堆放的是干牛粪,正对中间是火塘。如今的火塘是铁皮封闭的灶炉,有烟囱伸向篷顶天窗。火塘将内部空间分为两个生活区,左边是厨房操作区,靠边整齐摆放着锅碗瓢盆,还有铁桶盛着酥油、鲜奶,糌粑则装在木盒中。火塘正对就是会客和睡觉的生活区,主人家燃起牛粪,烧热茶壶,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出锅,酥油的芳香混和着牛粪的干草味,在帐篷中弥漫,一种说不出的温馨。
牧民们和自然之间没有争执,和动物之间没有铁丝网,他们生活很简单,但从不抱怨,因为没什么可抱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们的家从没有锁,因为没什么可锁的,自己在哪家就在哪。这个移动的家里,洗衣机、电冰箱、电脑、床、椅子……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吃的、喝的、用的,包括能源(烧牛粪),无需强烈依赖外界。但他们的家却有着更温暖的实质,一家人睡在一顶帐篷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何为家?最起码应该是和亲密的人在一起相依为命。
当惹雍措清丽脱俗,文布南村有故乡的味道
草原那曲,还不仅仅是草原的辽阔风光,不仅仅是古老的游牧文化,不仅仅有众多的生灵,古老雍仲苯教徒所崇拜的最大圣湖——当惹雍措,就静静流淌在那曲地区的尼玛县城,而那个神奇的广袤藏北里的小村庄,最有故乡味道的小村庄——文布南村,就屹立在当惹雍措湖畔,村里家家户户的客厅基本皆为三面玻璃的阳光房,凭窗远眺即是深邃梦幻,阳光下蓝得耀眼的当惹雍措。
当惹雍措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发源地,被称为最古老的佛法,是一切佛法的总根源。早在佛教传入西藏的一万年前,就在蛮荒的雪域之地广为传播,指导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而苯教的缔造者辛饶弥沃如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
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西藏有三大雍措:羊卓雍措、玛旁雍措和当惹雍措。“雍措”在藏语中意为“碧玉似的湖”。在西藏,并不是所有的湖都能称得上“雍措”的,连被誉为“三大圣湖”之一的纳木措也没有得到“雍措”的称号,可见藏族人心中对“雍措”有多高的标准。当惹雍措有着许多神奇之处:是西藏最深的湖,水深超过两百米,是纳木措的两倍;当惹雍措边是藏北唯一可以种植青稞、蔬菜的地方,而且还是藏北唯一有树的地方。在文布南村中间的谷沟里,有一片面积百多平方米的小树林。这对于水草稀疏的藏北而言,已然是神迹。总之,当你到了文布南村,你总会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无法言说。
站在湖边,一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放眼望去,看不到一棵树,视线毫无遮挡,远山似乎格外近,站在湖边,望着湖对岸,仿佛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这么浩大的湖泊,湖水偏偏纯净得如小女孩一般天真无邪,深蓝得如同用最蓝的天空为容器盛下的盈盈之水。终年积雪的达果神山默默守护在当惹雍措身边,他们的相守逾千万年。当惹雍措,的确有着不食人间烟火般的清丽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