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民俗风情街:创业路上踏实寻梦

2017-05-26 275
九寨沟民俗风情街:创业路上踏实寻梦

  “总理说,创意产品不仅带活了旅游业,也能带动制造业。双创不分地域、民族,不分年龄、阶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英雄,创业创新者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英雄。”10月19日,在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四川省九寨沟县小石头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之一周强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这让我们创业者对创业这条路拥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2013年,怀揣“创业梦”的周强、甘露、郭鹏和陈国平4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伙子分别从北京、成都等地辞职,回到了九寨沟创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成立了九寨沟县小石头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并启动“九寨沟民俗风情街”项目。
  如今,风格统一的藏式民居、主题各异的民俗风情街,集旅游、购物、休闲、美食、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已被打造成综合旅游文化区,成为九寨沟旅游休闲的新亮点。
  周强说,“回家创业,不仅是因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更是因为有着一份对家乡的惦念之情。”
  周强是九寨沟县彭丰村土生土长的藏族小伙, 1986年,也就是他出生那一年,九寨沟风景区的开发才刚刚起步。“小时候,家里随便铺个草席就有游客来住。”回忆起当年九寨沟风景区高速发展的情形,周强觉得当地村民参与旅游服务行业的形式太原始,服务产品单一。“这也给我们回乡创业提供了机会和资源。”周强说。
  “这个手机壳的特点就是将传统藏族木板刻画与大众消费需求结合在一起,不仅使手机壳更有‘文化味儿’,而且让我们藏族的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周强拿着一个印有藏族木板刻画的手机壳告诉记者。
  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展示台上,一幅幅木板刻画在果盘、扇子、方巾等载体上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显然,这些创意产品已成为九寨沟民俗风情街的“主打产品”。
  然而,创业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周强说,创业初期,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难以获得信任。父母不支持,周强的妈妈拒绝儿子拿房子作抵押去银行贷款;乡亲们不理解,为了整体租下4排民房和3条街,周强和他们整整磨了几个月;商户们更是在观望,不知这4个大学生到底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没有放弃。”周强说。通过数月不懈努力,周强既当老板也当员工,终于完成与当地村民的谈判,以及项目策划、施工、招商工作,并于2014年5月迎来九寨沟民俗风情街正式开街,在四川九寨沟旅游核心区域,将创意、设计和文化融入基本的旅游消费产品中,实现了多元业态功能布局。
  周强坦言,大学生这个身份让他们在创业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关键还是看心态。“之所以给公司起名‘小石头’,就是希望我们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我们就是一块小石头,也甘愿当一块小石头。”
  “以前是最萧条、最冷清的区域,现在因为公司的成立已成为当地生意最火爆的地方。”周强说,许多村民利用这个商业平台,开店、摆摊、搞运输,收入大大提高。同时,在九寨沟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九寨沟民俗风情街已建设成为创业基地,各种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青年创业者。
  记者注意到,2014年,九寨沟民族风俗街被列为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阿坝州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九寨沟县青年(大学生)创业基地、九寨沟大学生见习基地;2015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随着创业氛围的日渐浓厚,九寨沟景区这个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变得越来越富有青春的气息。
  周强告诉记者,“创业过程‘痛并快乐着’,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只要大胆地去做,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
  因为一份乡愁,他们选择在这里创业;因为一份坚持,他们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因为一份责任,他们坚定地在创业路上踏实前行……创业是一个未知的过程,然而周强等创业者用青春、智慧、勇气在探索,在奋斗,在为家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改革报  记者  何玲  实习记者  付朝欢)

九寨沟民俗风情街:创业路上踏实寻梦

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若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日内删除。

玩转西藏 游记攻略 九寨沟民俗风情街:创业路上踏实寻梦 https://www.51wzxz.com/13395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