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扎什伦布寺大门口,沿着寺庙围墙,开始顺时针转经。和六年前相比,这条路上添置了更多转经筒,土路被修缮成了石阶,为了方便黑夜里行走的转经人,竖起了路灯,还有一座宏丽的白塔……转经人似乎一天24小时都未曾停歇过,他们左手持经轮,右手拨动沿路经筒,口中念咒或者背诵祈祷文,脚步飞快,……对于他们来说,“转经”是一个让身心愉悦的修行方式。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2017年2月刊
作者:文、图/尼玛次仁
声明:转载请注明出处
路遇藏地世外江南
过了南木林,看到河南岸房舍散落在山水之间,山坡上开始有了牛羊群,好一处高原水乡。这一带美景被中国当红歌星用流行歌形式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所以十几亿同胞对这里应该没有陌生感,自然而然会认为日喀则就是藏地罕有的世外江南。日喀则坐落在一片绿洲之中,远远就看到了扎什伦布寺和小布达拉宫,场景比韩红MTV更美。
日喀则,藏语意为“水土肥美的庄园”,年楚河与雅鲁藏布江在这里交汇,海拔也只有3800米左右。这里被称作“后藏”,当地人生活习惯、语言和康藏卫藏地区大有不同。
黄昏,我们在四川饭馆吃完饭天色还早,沿着大街朝着“小布达拉宫”地方向溜达,来到宫殿之前,却找不到入口,天色已晚,殿内没有灯光,安静异常。日喀则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眼前这座仿布达拉宫建筑可以理解成“№2”象征吧!
走不动的时候,我们一行人进了一家小藏餐厅,要了酥油茶和糌粑吃。吃了一半停电了,店里的卓玛点亮了蜡烛,气氛马上变得宁静安详,这使我们的聊天话题开始变得有趣了。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店里和昨天还很陌生的人坐在一起尽情海谝,这就是旅行的味道吧!
来日喀则必去扎什伦布寺,就好像进饭馆必吃饭一样。
从旅馆十分钟就走到了寺院门口,雄伟的寺庙盖在尼玛日山坡上,今天虽然不什么吉日,来参拜的信者非常多,前后门热闹得如同市场。
扎什伦布寺是后藏最大规模寺庙,和哲蚌寺、塔尔寺齐名,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
转经路上边走边转
一大早,转经人也不少,他们围着扎什伦布寺院墙下大大小小的经筒,边走边转,我也跟着上了后山。道边上有修行者在打坐,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冒烟的香炉,他们眼睛微闭,口中念念有词,好像已经坐了很长时间。
经筒下的阴凉处卧着一些表情温和的野狗,它们似乎知道这一路人都是菩萨心肠,无论在别的地方受过甚么虐待,只要到这里就能过好日子,所以越积越多,尼玛日山成了它们的乐园。
还没走到山顶,照相机没电了,这时风景正好,眺望市内和寺庙位置绝佳。匆匆下山回去冲了两个小时电。再登尼玛日山已经下午两点多了,正值烈日当头,路上几乎没有人影,那些打坐行者也不见了。走到一尊白塔之下,发现那里正在修缮围墙,开了好大一个豁口,向里面金顶大殿窥探,似乎隐约看见佛陀朝着这边招手,于是抬脚从豁口跨入了院内!
寺内静悄悄,僧人应该都在午休,游客也非常少,门框和石阶都光溜溜地,看起来年代久远。无论是走在小巷子里,徘徊在辩经堂外,或者驻足于殿前地花丛之中都会感觉到庄重圣洁气息,随便进了几座大殿,见佛就拜。
黄昏,踏着金黄色光线,我在强巴佛殿外围,双手合十,默默祈福。
斜阳将人影和树影拉得很长,佛殿门口脱了一大堆黄色鞋子,晚课已经开始,一群少年僧侣,身披红袍,头戴黄色尖顶法帽,吹起长号,转动法器,开始诵经……
少年僧侣的背影让我想起了那位资质聪颖的根敦主巴,他15岁出家,跟随宗喀巴大师在哲蚌寺学习,在八大弟子之中,根敦主巴最为年幼。
多年以后,根敦主巴学业有成,他又回到后藏传法,在一位大布施的资助下,修建起了扎什伦布寺!1474年,84岁的根敦主巴在扎什伦布寺圆寂。大师已经不在,法脉源远流长。扎什伦布寺作为记载历史变迁的独特标志建筑,仍然在后藏十字路口熠熠生辉。